史上最長的第十一屆立法院第三會期,將於今(8/29)日進行最後一次院會。面對罷免投票後的新政治情勢,韓國瑜院長日前明確表示:「軍公教退休法是該修了,將會在823罷免選完後盡速修法。」在藍營氣燄高張下,好不容易推動的年金改革是否會前功盡棄?獨厚退休軍公教的年金制度,是否將加深世代剝削與階級不平等?惡化的國家財政,是否將使各項強化社會安全倡議更難推動?相較於退休公務員每月5、6萬元以上的年金,台灣社會的勞保勞退、老農津貼、國民年金、中低收入社會救助等制度,是否更急需國家投入資源改善?

此外,本屆中選會委員任期到今年11月,新一屆中選會委員依法將由行政院長提名,經立法院多數同意後任命。新一屆中選會委員,不僅要負責辦理2026年地方選舉與2028年總統及立委大選,更會處理棘手的:具有中國國籍身份的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第15名李貞秀可否於明年2月遞補。此一問題,將考驗賴清德政府上台後貫徹公務員國家忠誠義務,要求公務員不得擁有中國國籍的原則,是否會被打破?台灣憲政體制,可以接納對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重忠誠、雙重國籍的人擔任立法委員嗎?

延燒焦點: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喊話蔣萬安:希望每一分錢都能花在刀口上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於今(8/29)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若倒退修正,不但將使好不容易推動的年金改革前功盡棄,更會加深世代剝削與階級不平等;而中選會新一屆委員的提名人選與立院同意與否,將影響具中國國籍身份的李貞秀可否遞補立委,嚴重衝擊公務員對國家的忠誠義務;經民連提醒各界立院下會期兩大防線,呼籲各界共同思索應對之策。

黃亭偉:李來希說法早被大法官打臉,勿將個人期待轉嫁社會責任

近日立法院長韓國瑜承諾李來希(曾任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將要修法「停砍年金」,而中國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也表示因軍公教年金遭砍,加上通膨壓力,現在是推動改革、恢復正義的重要時刻。經民連智庫研究員黃亭偉於記者會上駁斥李來希、翁曉玲的說法。

李來希近日主張,退休金是勞動者工資的延後給付,是勞動者工作所得,又說退休所得要能使退休者的生活維持與退休前生活相當的水準,停砍年金是苦民所苦云云。黃亭偉表示,工作所得延後給付說,早在 2019 年,就被大法官透過釋字 782 解釋,否定所謂「遞延工資」的說法。再者,要求「退休所得要能夠維持與退休前相當的水準」,是把個人期待轉嫁為整體社會的責任的說法。

黃亭偉進一步指出,台灣的老年經濟安全制度是多層次設計:第零層為社會救助,第一層法定公共年金(強制社會保險),第二層法定職業退休金(公務員退撫、勞工退休金),以及第三層個人儲蓄與商業年金,各有不同功能。公務員第一層《公教人員保險法》的養老年金給付與第二層《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的退休金,定位為保障退休者「基本與適當生活」,而不是維持「與退休前相同的生活水準」。真正要達成後者,責任應在第三層個人儲蓄與商業年金,而非轉嫁給整體社會、特別是年輕世代的納稅負擔。

黃亭偉也強調,現行《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已設有「樓地板」機制,若計算後年金金額過低,政府會補足最低保障金額,確保不會讓退休人員所得低於「基本與適當生活」所需,釋字 782 也已詳細說明。這正證明,年金制度的功能是提供普遍且可持續的保障,而不是滿足個人對優渥生活的期待。李來希所謂「恢復退休前生活水準」的主張,不僅曲解年金制度的本意,也是在把個人期待與應做的努力,推給全體社會承擔。

65歲以上長者請領年金概況。 圖:經民連提供

▍200萬長者月領不足八千,籲中國國民黨「莫忘世上苦人多」

黃亭偉引述銓敘部送交立法院的報告,2024年,7成退休公務員實支月退休金超過5萬元,高俸點者,可領得六至八萬元。然而全國多數的長者並非退休軍公教,而是基層農民、勞工以及領取國民年金的國民。相對於退休公務員年金的優渥(實支月退休金平均58,475元,尚不計入公教保險);勞工,勞保年金平均月領19,300元,勞退平均月領6000元,合計平均每月25300元;農民,老農津貼月領8,110元;國保老人年金平均4049元;中低收生活津貼,平均每人也只領6,860元,差異至為巨大。

黃亭偉引述內政部戶政司7月份人口統計資料,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計458萬3,678人。據各項統計資料推估,領有各項社會保險老年給付或津貼的長者中,有至少 212 萬人每月領取金額未達 8,000元,還不到衛福部2024年公告,最低生活費為1萬4,230元的六成。我國目前尚有超過200萬長者所領的退休給付,還沒有辦法應付第一層最低生活所需,中國國民黨竟然要呼應李來希的主張,將退休公務員的年金給付提高到第三層「維持與退休前相當的水準」,其荒謬與不合理,顯而易見。

黃亭偉痛斥,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相對於退休公務人員的優渥退休金,廣大勞工、農民、國民年金被保險人、中低收入戶的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更是不論朝野政黨、立委,都應該正視的問題。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李來希、翁曉玲,甚至韓國瑜院長,現在又聲稱要停砍年金,要所謂「恢復正義」,擴大長者年金差距。

黃亭偉也在記者會上引述韓國瑜院長選舉時的口號「莫忘世上苦人多」。若中國國民黨真的將年金改回來,台灣即將面臨的是國家資源耗盡,多數人無法取得真正的社會安全網的支撐,犧牲九成的年長者,換取10%軍公教的高額退休金,使國家走向不平等、不正義的回頭路。

黃亭偉並與與會者高喊「莫忘世上苦人多,勞農國保更窘迫」「公教年改勿倒退,世代階級莫剝削」等口號。

▍陳柏諺:公務員擁有中國雙重國籍,將是忠誠義務的衝突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陳柏諺表示,民主能否持續,不僅取決於公平競爭的選舉,也仰賴官僚體系能否有效治理並取得人民信任,藉以鞏固制度的正當性。其中,文官體系的忠誠與穩健,更是公共行政中不可或缺的執行基礎。同時,民主國家的一大風險在於「制度內部遭受滲透」,因此對於官僚體系,透過常態化、制度化的身分查核,方能確保行政中立、忠誠以及民主鞏固。

陳柏諺指出,根據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具中華民國國籍兼具外國國籍,不得任用為公務人員。故此,陸委會表示自明年元旦起,將針對軍公教人員辦理常態化、制度化之身分查核,不配合查核者將面臨不得聘用等處置。立法委員亦屬國家公職,雖然不適用公務人員任用法,但根據《國籍法》第20條的規範,應於就職前辦理放棄外國國籍,並於就職一年內完成喪失該國國籍並取得證明文件。

一般雙重國籍,尚且禁止出任公職,以避免將來可能發生公務員忠誠義務的衝突;若同時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與中華民國國籍,更是明顯水火不容的忠誠義務衝突。陳柏諺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二條言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第七條中也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秘密。」如允許擁有中國雙重國籍者出任我國公職,形同在整部國家機器中,植入眾多的中國木馬程式,不知何時會啟動國家毀滅功能。

陳柏諺認為,我們無法否認兩岸嚴峻的敵對關係,更不能忽視中國的併吞台灣的野心,必須要審慎看待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務人員,可能淪為獨裁政府情報工具的事實。雙重國籍的問題,更是使其陷入雙重忠誠危機,也令他們陷入更大的人身安全。公務人員常態化、制度化進行身分查核已然勢在必行,得以接觸國家機密、影響國家大政的立法委員,更不能在國籍問題上有模糊的空間。

▍李貞秀應依法先放棄中國國籍,再就任立委

然而,不堪的事實卻近在眼前,陳柏諺指出,自民眾黨公布2024立法委員不分區名單後,名列不分區第15名,尚未提出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證明的李貞秀備受外界關注,近期則又將迎來民眾黨對外承諾的「兩年條款」,李貞秀會否於2026年2月遞補,儼然已成國安問題。

陳柏諺質疑,台灣人民有辦法想像,理應為民喉舌、忠於台灣的立委,又需要依中共憲法維護統一、甚至可能配合敵國情報單位工作嗎?倘若放任民意代表具備雙重國籍,參與國家立法運作、向行政單位調閱各種資料,甚至閱覽機密文件,這般情節更甚特洛伊木馬,而是敞開國安大門,下跪投降!

陳柏諺認為,不論是依照國籍法、或是對台灣人民負責,民眾黨與李貞秀都應該繳交放棄國籍相關文件,並向民眾公開,以昭公信。然而,面對政府、民眾的呼求,李貞秀不但沒有出面釋疑,反而以麥卡錫主義、沒有民進黨黨證等藉口回擊外界,無疑是漠視國家安全,搬弄是非模糊焦點。

陳柏諺提醒,中選會的六位委員任期將在今年11月期滿,屆時若再次遭遇藍白刪除延任條款並予以人事杯葛,中選會恐將無法開會議決相關重大爭議案件。

他強調,我們無法接受,也無法容忍貴為憲法機關的立法院當中,身負重任的立委卻有對國家忠誠義務衝突的疑慮。我們疾呼,李貞秀應重視身為備補民意代表的責任,在就職前辦理放棄中國國籍並提出證明。

經民連智庫研究員黃亭偉:李來希說法早被大法官打臉,勿將個人期待轉嫁社會責任。   圖:經民連提供

經民連智庫研究員陳柏諺:李貞秀應依法先放棄中國國籍,再就任立委。   圖:經民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