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近海27日晚間發生規模6.0地震,深度112公里,全台有感。中央氣象署觀測到最大震度為4級,出現在宜蘭縣冬山、台北市信義區。專家表示,今年全球規模6到7地震非常頻繁,累計規模6以上地震已發生超過90次,顯示全世界已經進入地震的活躍期。

根據氣象署資訊,27日晚間9點11分在宜蘭縣政府東北方22.1公里(位於宜蘭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地震深度112公里,最大震度4級地區為宜蘭、台北市。震度3級地區為新北市、桃園市、花蓮縣、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震度2級地區為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東縣、嘉義市、台南市,震度1級地區為高雄市。

當前熱搜:林岱樺上節目認遭摧殘又重生 直言民進黨「該做的做、該換的換」

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27日晚間規模6.0地震相當於釋放0.5顆原子彈的能量,台北感受明顯,主要是因為台北有鬆軟土層,地震波在裡面繞來繞去所致。今年2到3月地球屬於平靜狀態,但3月28日緬甸發生地震後,地震活動明顯增加,今年以來全球已發生90起規模6以上地震,規模6到7地震非常頻繁,顯示全世界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

郭鎧紋先前受訪時提出3個可能發生大地震跡象,包括「規模7地震出現、南北極區地震異常、規模6地震頻率急增」。他提醒,全球在2021年發生3個規模8以上強震後,到7月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8以上強震,結束第6長的平靜期,也代表地球地震活動將進入活躍期,根據過去歷史,預估未來規模8以上地震會很頻繁,民眾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