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與823的罷免投票,受到最大衝擊的是民進黨,而意氣高昂的則是國民黨與民眾黨。由於31位立委的罷免連署雖然成功但投票卻沒有一個人被罷免,這對罷團與民進黨的支持者來說就造成很大的衝擊,或許我們可以說:希望過高,一旦失敗,失望就越大。由於失敗,所以媒體一面倒的都是國民黨批判民進黨的聲音,讓大家真的以為民進黨兵敗如山倒。我個人覺得這個現象不見得把真相凸顯出來。或許,我們可以把整個過程中的種種的問題與造成改變的地方拿出來討論。

一、民進黨的得分

當前熱搜:郭智輝肝病變請辭? 卓榮泰:提出離開工作是他個人考量

首先,從賴清德與民進黨的立場來看,即使說失敗原因真的可以歸咎於民進黨,但賴清德與民進黨是很幸運的,因為至少到總統大選還有兩年多,這讓賴清德與民進黨可以充分檢討後重新再出發。

而且大罷免真的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嗎?其實,726的投票中,《同意罷免的得票率》大於《賴清德總統選舉時的得票率》,這顯示出反共護台的意識是提升了不少的。第二是在投票前的宣傳活動,國民黨不斷改變自己的主張,例如在台北地檢署前聲援黃呂錦茹的活動中,國民黨公職人員高舉的牌子上面寫著他們平常最不願意寫的《我是台灣人,我反綠》,而在許多活動中,國民黨的議員說:國民黨的黨綱是寫著反共,徐巧芯說她的祖父参加剿匪戰爭……,這些例子都顯示出國民黨在表面上必須不違背民意,只是大家會懷疑國民黨是說一套做一套。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是國民黨在立法院第一年的胡作非為不見了,這或許是國民黨知道如果再像原來一樣,以多數暴力任意進行立法院的議事,會造成選民的反感而激起選民的抗議行動,不如改成可實質達成目的但看起來比較文明的手法。國民黨或許認為這次大罷免的失敗是國民黨可能重返執政的好機會,所以要以文明的外表取得人民的支持。不過,國民黨顯然有些過度樂觀,因為罷免與選舉不同,罷免本來就比較不容易成功,沒被罷免是否代表國民黨成功?這是應該看其與選舉得票數的比較才會清楚知道,這次《不同意罷免的票數》其實是低於《侯友宜加柯文哲的的得票數》。

二、民進黨的失誤

相對地,對於民進黨來說,這次暴露出什麼問題呢?罷免是由罷團發起的,民進黨在二階連署是有幫忙,而三階的罷免則有些地方很出力幫忙罷團,但大部分的地方則是地方議員未有出力,但罷免結果就是要由民進黨抗起責任,或許地方政治人物真的努力幫忙的話,其結果應該更好看,也不至於被國民黨與民眾黨奚落至此,輿論一邊倒的批判民進黨恐怕就會改變。

罷團發起罷免,但是國民黨與民眾黨在整個過程中,將之全部歸諸於是民進黨的陰謀,使這次大罷免變成是政治上的藍綠對決,這是國民黨策略成功的地方,但是這次公民自主的運動是即使是在全世界也是很難看到的,這是顯示台灣公民社會的進步,但是卻被國民黨與民眾黨的謾罵給淹沒了,這是比較可惜的。

此外,這次大罷免,民進黨沒有收穫嗎?其實在苗栗與新竹,民進黨是有進步的,對陳超明的連署是18818票,對邱鎮軍的連署是20918票,同意罷免林思銘的票超過賴清德總統選舉的得票。這顯示出苗栗縣與新竹縣的選民對於國民黨的不滿是在增加之中。

國民黨真的以為沒有一個人被罷免,它就真的贏了嗎?在一階到二階的階段,國民黨出現了許多死亡連署,這顯示出國民黨以前除了靠買票才會選舉以外,連公民連署也是用最快但最違法的方法,最後有些立委在會期結束後怕會被傳喚後羈押,剛脆兩黨通過延長會期。這些事情不會因沒人被罷免就會被遺忘掉的。換句話說,國民黨幹壞事的本質不會因為大罷免沒輸掉就改變了。

至於可歸屬於民進黨的失敗原因有多少呢?我個人整理了幾點,第一點是不喜歡把政策公開。這一點是大忌,譬如高端疫苗以雙方有協議要守秘,這就被對手描寫成高端疫苗有多差,對高端多圖利。民進黨的貿易談判也是如此,有很多政策當然就被稱為黑箱,儘管民進黨有說有些在立法院有召開秘密會議,但是黨政高官召開記者會讓記者隨時問的例子是很少。即使有時民進黨講真話,但是在政治上不講話、不公開的人,很容易被推定有不可告人之事。朝政策的公開是民主的方向,這是最容易被選民接受的。

綠電的推動在一開始的時候受到很大的歡迎,但隨著技術上有問題之外,因為利益牽連的非常廣,即使賴清德表示不分藍綠要使檢察署抓人,但實際上如何呢?民進黨並沒且有做清楚的報告,所以民進黨就必須背起原罪。對這個部分我就聽到還多下游廠商對新潮流的上游公司很不滿的言論,以及國民黨說民進黨如何鴨霸。而且到目前為止因為綠能的貪污案而被羈押的有陳啟昱等人,但他們審判的情形不是很公開被報導,雖然賴清德的做法是民進黨犯罪者也要送司法審判,但看得出來的是民進黨員的案子,媒體都報得很小,要讓人民覺得有辦就好,不過從人民立場來看,這是另一種對政黨有利的做法,那就是:我有抓自己人審判,但是卻不讓它醜化民進黨。如此的做法,其實人民会很不爽。我覺得民進黨應該出個綠電白皮書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作者已長期不參與民進黨的事務,只是會聽到好朋友們的聊天,這些好朋友說民進黨因為執政第三屆,所以各派系都懂得如何介入政策從中取利,這種現象從政治學來看,其實是必然,但如果政黨不去克服,其後果就是換人執政,賴清德應該建立制度去防止。此外,我們觀察到的民進黨體制是有一些問題。新系是類似共產黨的組織,這個組織藉著吸收比較年輕有讀書的人成為流員,並藉著在政治上所吸取的利益來養人,這會使民進黨的其他派系越來越難與其競爭,最後出現的最大團體都是成員聽命新系團體的聲音,並在某些地區完全把其他派系排除。但是這些由新系獨占經營的地區,幾乎都輸給國民黨,例如宜蘭是最早的民主聖地,但在新潮流獨霸之後,幾乎沒有民進黨員當縣長,而這個現象,根據我的觀察,也將在台中發生,台中新系已是最大的派系了,但能夠贏得國民黨嗎?我們所擔憂的民進黨的體制會因為新潮流的獨大、其他派系的縮小,而無法與外界競爭而走向縮小。因為新潮流的成員太以團體主張為主張了,所以沒有彈性去吸收民意,這跟共產黨面臨的問題一樣,新系要自己思考怎麼改。

而民進黨最大的問題是他又面臨了共產黨的直接介入,國民黨這次大罷免會如此大量動員,其實大家也知道很多資金來自中國共產黨。而民進黨無法解決人人有屋子住的問題是年輕人跑票的原因。林林總總的問題,民進黨必須開誠布公去面對。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