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受到美國關稅與根深蒂固的房產危機壓力,但陸股市場依然持續「走牛」——這種股市與經濟脫節的現象,引發了人們對其能否延續上漲的疑慮。
《彭博社》報導指出,光是近一個月,中國境內股市值就增加了近一兆美元,創下十年新高,滬深 300 指數也從今年低點漲了 20%以上。但同時,幾乎所有近期的經濟指標——從消費趨勢、房價到通縮情況,都為投資人敲響警鐘。
延燒焦點:傳台灣關稅籌碼企業4年投資2500億美元 政院駁斥:干擾國際談判進行

野村證券:陸股呈「非理性繁榮」
報導指出,這波上漲動力,源自於資金充裕的投資人在缺乏其他投資選擇下,紛紛將資金轉向股市。儘管市場穩步上漲、突然回調的風險較低,但部分分析師警告,「泡沫正在形成」。外資券商野村表示,市場存在「非理性繁榮」、英國總經調研機構 TS Lombard 則表示,這種錯配是「市場牛市與宏觀熊市」之間的對峙。
瑞士隆歐銀行駐新加坡高級宏觀策略師 Homin Lee 表示。「市場或許預期,總經基本面會改善,無論這種預期是否正確,但若通膨率保持在接近 0%水平,且企業定價能力因國內需求疲軟而面臨嚴重阻力,那麼牛市將難以持續。」
由於中國通縮螺旋式下降,削弱了企業的定價權,這是人們對當前經濟反彈可持續性產生疑慮的主因之一。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平、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第34個月下降、GDP 平減指數(deflator)延續負成長。儘管中國政府已啟動去產能和遏制價格戰的行動,但迄今為止收效有限。
中國七月經濟成長全面放緩,工廠活動、投資和零售額均令人失望,這表明所謂的「反內捲化」運動、與美國川普關稅的溢出效應,正為經濟蒙上陰影;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公司未來 12 個月預期獲利較今年高點下滑 2.5%。激烈的價格競爭,已影響京東和吉利汽車等公司的利潤。
官方刺激政策 恐助長股市泡沫
經濟疲軟令人擔憂,雖加深了人們對北京加強支撐經濟的預期。但迄今為止,中國的政策態度表明,官員們正在避免大規模刺激政策,並傾向採審慎措施。野村表示,股市的上漲,也使因應經濟放緩的政策變得更複雜,因促進成長的措施,恐引發股市泡沫。
市場觀察家也將此次陸股行情與 2015 年「從繁榮至蕭條週期」的情況相比較。當時,保證金交易激增推動股市飆升,但隨後,政府對此類槓桿活動,引發股市暴跌。未償還保證金的債務總額 2.1兆元人民幣(約 2,920億美元),2015 年高峰為 2.3兆元。中國股市的收益往往與流動性及保證金餘額密切相關。
雖陸股目前漲幅遠比十年前的飆漲更為穩健,但經濟低迷和不斷下跌的工廠價格,形成令人不安的對比。就像近期的 AI 熱潮一樣,從「網路+」到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當時也引發了人們的狂熱。
中國宏觀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促使一些分析師更加謹慎。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亞洲高級投資策略師 Jasmine Duan 表示,她正避開那些利潤受通到縮影響、面臨利潤率壓力的競爭激烈的產業;墨爾本 Vantage Markets 分析師 Hebe Chen 表示,「陸股牛市與其說是個傳統的成長故事,不如說是一個神秘的盒子。風險在於,一旦市場人氣消退,投資者就會立即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