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4)日公布最新的巧克力製造業稽查名單,其中嘉義市「枯麻熊巧克力工坊」被發現使用已逾期4個月的「初榨可可脂」投入生產,且部分問題產品已售出。此一違規行為,已由主管機關依《食安法》開罰新台幣6萬元,成為本次專案中最受矚目的食安事件。

此次稽查的另一項重點在於產品標示的準確性。台北市的「擇食股份有限公司」便因旗下7款產品的可可固形物含量不足,未達「巧克力」的法定標示標準,而遭到4萬元的處分。同樣位於北市的「九日風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在營養標示的熱量計算上出現錯誤,被處以7萬元罰鍰。

精選報導:中國律師訴代疑違兩岸條例 法務部:主管機關釐清

針對本次稽查的整體狀況,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魏任廷補充說明,專案小組總共對全台 28家業者進行了查核。他提到,除了前述3家因情節較重而遭罰的業者,部分廠商亦存在業者登錄資料不齊全、或未完全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的狀況,衛生單位均已責令限期改善。在原料與成品的抽樣檢驗方面,專案小組化驗了包含巧克力原料、可可豆與成品在內的59個樣本,結果全數合格。

但在標示與現場的查核中,則分別發現了2家標示不符、1家使用逾期原料的業者,相關違規事項均已由地方衛生局完成處辦。

台北市的「擇食股份有限公司」便因旗下7款產品的可可固形物含量不足,未達「巧克力」的法定標示標準,而遭到4萬元的處分。   圖:食藥署 / 提供

北市的「九日風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在營養標示的熱量計算上出現錯誤,被處以7萬元罰鍰。   圖:食藥署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