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宣布,全球首款「孕育機器人」將在一年內問世,售價預計不超過人民幣 10 萬元(約新台幣 44 萬元),並可實現人工懷孕與分娩功能。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國際輿論熱議。
根據中國官方對外發布的資訊,這款孕育機器人具備模擬人類子宮環境的能力,可在全自動監控系統下完成受孕、胚胎培養到分娩的全流程,且生產成本遠低於傳統體外受精與代孕方式。官方強調,該技術將有助解決低生育率問題,並推動再生醫學領域的創新發展。
現正最夯: 管仁健觀點》柯文哲交保會讓黃國昌又變「假老二」嗎?
不過,此舉引起各界質疑,因歐洲多國早在新冠疫情前已在實驗室掌握類似技術,但涉及複雜的醫學倫理、法律規範與社會爭議,一直未推向商業化。倫敦大學倫理學教授受《衛報》訪問時指出,大規模應用孕育機器人,可能導致親子關係、人格認同與社會結構出現不可逆的變化。
有專家警告,一旦孕育過程被完全工業化,人類出生或將如同「孵化小雞」般機械化,雖然外表與功能與人類無異,但缺乏家庭環境的情感養成與道德價值傳遞,可能變成「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批評者認為,這種技術若無嚴格監管,恐怕會加速人類社會的自我毀滅。
目前,中國相關單位並未透露孕育機器人開發的主導單位與技術來源,但強調產品已進入量產籌備階段,最快一年內上市。

中國宣稱,首款「孕育機器人」將在一年內問世,售價預計不超過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44萬元)。 圖:翻攝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