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環境持續變化,投資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與機會並存。富蘭克林坦伯頓觀察,從美國的貿易政策調整,到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的轉變,再到中國結構性改革與技術創新的進展,各大經濟體的發展動向正深刻影響全球市場情緒與資金配置方向。

以下是富蘭克林坦伯頓指出,近期市場關注的三件要事:

精選報導:不只針對印度 川普暗示也將因進口俄羅斯石油對中國加徵關稅

1、美國關稅政策:8月1日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已過,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未能成功達成協議,印度、巴西與台灣等較大型的國家分別面臨25%、40%、20%的關稅,預計談判會持續並對最終能達成協議保持樂觀,可能會以歐洲與日本等近期與川普達成的15%「新常態」關稅作為基準。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川普政府6日簽署行政命令,決定對印度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並將於21天後正式生效,屆時印度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關稅總稅率將提高至50%。

2、銀行與利率:美國聯準會及英國央行目前對進一步降息採取觀望態度,歐洲央行則可能已經結束寬鬆週期。美國加徵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也是聯準會暫停降息動作的考量因素之一,不過,全球寬鬆循環已進入尾聲,這對銀行股有正面意義,因為當利率下降時,銀行的淨利差及獲利能力往往下滑。

3、中國經濟成長空窗期: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經歷成長空窗期,政府對製造業無序競爭的整頓已開始影響產出,近期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製造業產出放緩。雖然減少無序競爭有助降低通縮風險,但可能也需要額外的刺激來支撐成長。

中國的高端技術進展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團隊中國市場分析師近期參加一場關於人形機器人的展覽,該展覽致力於推動強大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的建設。雖然泛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仍在發展中,但未來的應用路徑已較為明確,泛人形機器人通常是指模仿人類能力與特質的機器人。

分析師認為,目前機器人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尚無重大產品突破,但泛人形機器人的應用發展迅速,在商業化方面也已有所見,例如物流公司使用的機器人貨車,以及倉儲中的自動化堆高機。

分析師認為,中國正逐步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並持續進行研發,機器人也明顯朝輕量化發展,業界積極尋找新材料、改良零組件設計,以降低重量並提升成本效益。另一趨勢則是人形機器人應用範疇的擴展,例如一家原本專為身障者設計製造機械手的初創公司,現正將技術延伸到人形機器人手部領域。這些機械手未來或可提升承重能力,協助超市或工業烘焙等重物搬運工作,分析師期盼,未來能出現專注開發人形機器人肢體、服務不同用途的上市公司。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