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民進黨黨團今(31)日正式提出提案,建議市府應將過去多年來超徵的稅收以及龐大賣地收入回饋市民,用普發現金5萬元的方式,幫助市民度過經濟壓力、振興消費,實質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與生活品質,並落實盧秀燕市長一貫主張的「還錢於民」政治信念。

民進黨團指出,根據統計,自2019年至2024年間,台中市歲入稅課收入決算扣除預算後,累計超徵達415.11億元,這些都是市民辛勤納稅的成果。同時,市府出售市有土地的總價值也已超過1023億元。加上《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後,台中市未來每年可再增加約262億元預算。上述三項財源合計至少達1700.11億元,以台中市目前286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位市民應可分得59,444元。

現正最夯:北約顧問與F-16遭毀滅? 俄逾10枚「匕首」轟烏西部機場 稱還有數百烏軍喪生

民進黨團認為,在財源充足的情況下,市府應儘速規劃普發每位市民5萬元現金,總經費約為1430億元,從既有超徵、賣地收入及中央財劃法挹注,扣除後仍有超過270億元可持續投入台中市政建設,無需擔心排擠預算,更能兼顧到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

面對民眾對生活壓力的感受與對還稅的期待,市府應當主動回應。民進黨團24位市議員一致決議提出此案,展現與民同在的態度,呼籲市府回應民意、提出具體可行的還稅方案,將盈餘用於民生,讓幸福感在台中實現。

台中市政府則嚴正澄清,從盧秀燕市長2019年上任至2024年,台中地方稅收預算共2,739億元,實徵數為2,722億元,市府近6年地方稅收短徵17億元。所謂「超徵120億」為憑空捏造、以訛傳訛。

台中市政府指出,稅收並非隨意徵收,更非市府任意調整,而是依照中央制定的地方稅法與地方稅自治條例,精準編列、依法執行。這些虛構數字的流傳,不僅嚴重誤導市民,更傷害台中市財政的公信力與市民對公共預算的信任。

市府說明,政府稅收分兩大類,第一類是國稅(如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等),由中央的國稅局負責徵收,收入進國庫;另一類是地方稅,包括印花稅、使用牌照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娛樂稅等,才是由市府的地方稅務局負責徵收,收入則進市庫。市府補充,俗稱稅收超徵其實是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換句話說,俗稱短徵也就是稅收的實徵數少於預算數。

依台中市政府歷年總決算資料顯示,2019年地方稅收預算429億元、實徵467億元,超徵38億元;2020年地方稅收預算430億元、實徵477億元,超徵47億元;2021年地方稅收預算460億元、實徵468億元,超徵8億元;2022年地方稅收預算480億元、實徵440億元,短徵40億元;2023年地方稅收預算490億元、實徵405億元,短徵85億元;2024年地方稅收預算450億元、實徵465億元,超徵15億元;台中近6年地方稅收預算共2,739億元,實徵數為2,722億元,合計短徵17億元。

台中市政府澄清,絕無超徵120億之事。   圖:台中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