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投票結束後,中共也有相關回應,包括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路線違背島內主流民意,不得人心。對此,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昨(30)日分析中國態度,結果顯示,中共無意強調此次罷免投票結果,並認為此次結果無涉兩岸關係,以避免影響第二波罷免投票。
IORG昨晚分析中共回應首輪罷免投票結果,內容顯示,「中共的回應層級較低、結構緩慢」。內文指出,相較 2024 總統大選,國台辦未於罷免投票日當晚回應、外交部未由部長表達立場而由發言人引述國台辦說法、最高層級官媒「人民日報」至今仍未發布相關報導或評論,回應層級較低、節奏較緩,反映中共無意強調此次罷免投票結果、認定此次結果無涉兩岸關係、避免影響次輪罷免投票。
延燒焦點:(影)王世堅反對無效!賴清德定調823罷免與公民同行 吳思瑤:戰死沙場也會戰到最後一刻
IORG指出,相較於過去數次罷免投票,包括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時任立委陳柏惟、林昶佐等,國台辦此次主動回應,仍屬特例。IORG並指,中共官媒大量引用台灣人士說法構成官方觀點,反映中共官媒高度掌握台灣人士發言動向、即時引用、持續「以台批台」於台灣國內製造紛爭的對台統戰策略。
IORG也說,中共官媒自發評論止於「環球時報」,顯示中共回應層級較低,或反映中共宣傳體系內部授權、分工。
至於在中共的論述面,IORG表示,投票日至今,中共國台辦、外交部官方發言包含 6 項主要論述,集中批評民進黨「不顧民生」、「撕裂社會」、「獨裁」、「謀獨」、「違背主流民意」,以及持續強化台灣民眾「不支持抗中保台」的中共宣傳世界觀。
IORG指出,中共官方發言多用「投票」、少提「罷免」字眼,反映中共避免強調台灣公民參政權,也有利於強調此次大罷免運動是民進黨「政治鬥爭」。此外,中共官媒引用台灣人士說法,要求民進黨官員為此次罷免投票下台負責,官媒自發評論及官方則避免此說法。
另外,IORG提及,在事件經過上,由中共地方官媒先行報導投票結果,中央官媒跟進,最高層級「人民日報」未有報導。其中,在中國政府官方則由國台辦發言人直到27日上午9時才發佈評論,並延續2024總統大選後指控民進黨台獨、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