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今(30)日上午發生規模8.7地震,並引發環太平洋地區發布海嘯警報,對此,前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該起強震釋放能量相當於8000顆原子彈,但預估對台灣影響較小,並點名發生強震前3大跡象,包含有規模7地震、南北極區地震異常、規模6地震頻率急增,這也顯示全球地震進入活躍期。
今(30)日台灣時間上午7時25分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發生規模8.7強震,是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全球最大震,除了在堪察加半島觀測到4公尺海嘯外,還讓環太平洋地區發布海嘯警報,根據氣象署海嘯警報,目前海嘯波已於13:18抵達台灣東部,後續沿著東南、西南最後到到北部海岸,各地都不能掉以輕心。
延燒焦點:堪察加半島8.7強震引發海嘯!沿海全面警戒 「5禁區」不要去
對此規模大的地震,郭鎧紋說明,堪察加半島為地震頻繁地區,1952年也曾發生規模9.0強震,至於此次發生規模8.8強震原因推測為太平洋板塊隱沒到北美板塊造成,釋放能量相當於8000顆原子彈,且未來可能出現規模7以上餘震。
至於未來是否還可能發生規模8.0以上強震,郭鎧紋點名3大跡象,包括規模7地震出現、南北極區地震異常、規模6地震頻率急增。事實上7月20日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7.4地震;南北極地區出現頻繁地震時,也是發生強震的可能徵兆;最後,規模7地震出現後,1個月內若全球規模6地震超過13次,也可能是警訊,截至昨日已有18個地震,符合預測。
另外,郭鎧紋也提醒,全球在2021年發生3個規模8以上強震後,即使出現規模7地震時,後續地震次數也很少,表示地球進入沉睡期;然在緬甸大地震發生後,開始出現十幾次餘震,代表地球地震活動進入活躍期,大家應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