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再度拉響警報,疾病管制署今(29)日證實,南部與中部地區再增2名未滿1個月男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其中1人不幸夭折。今年以來,新生兒重症已累計8例並奪走6條寶貴生命,為近6年同期最嚴峻時期,疾管署強調準媽媽產前產後應避免人多處、遠離疑似症狀者,並確實執行勤洗手與呼吸道衛生。

這2起令人心痛的案例發生於7月。 南部男嬰在出生後第4天出現發燒症狀,隨後因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轉入加護病房,所幸經治療後病況好轉並已順利出院。 中部另1名男嬰則因早產與呼吸窘迫,出生後即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第4天出現活力不佳與呼吸急促等症狀,隔日病情惡化,不幸離世。 經檢驗後,兩案均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所引發的重症。

現正最夯:不斷更新》高雄5區、屏東8區 7/30繼續放假!最新停班停課一覽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儘管最近一週(7月20日至26日)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約6,489人,與前一週的6,536人次數據相近,但實驗室監測顯示,伊科病毒11型仍是目前社區中的主要流行病毒株,對新生兒構成持續威脅。 統計至今,今年全國已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有7例死亡,創下近6年同期最高紀錄。 在這些重症病例中,高達8例為新生兒,且全數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6例死亡。

為應對嚴峻疫情,疾管署已於6月17日依據「114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成立應變工作小組,並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 全國目前設有89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確保醫療體系能即時應對重症個案。 地方衛生局也加強對嬰幼兒照護機構的感控查核,今年已針對486家托嬰中心及55家產後護理之家完成查訪,分別佔總數的27%與22%,受查核的機構目前全數合格。 此外,全國1,770家托嬰中心與251家產後護理之家,皆已依規定在7月15日前完成防疫自我查檢作業。

疾管署提醒,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的症狀通常輕微或不明顯,容易成為隱形傳播者,對新生兒造成威脅。 建議準媽媽在生產前後應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減少接觸有疑似症狀者,並徹底落實勤洗手及呼吸道衛生。 若孕產婦或同住家人出現發燒、腹瀉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同時做好隔離措施,避免與新生兒接觸。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抵抗力弱,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出現體溫不穩(發燒或低體溫)、活力與食慾下降等情形,若未及時診治,可能迅速惡化為心肌炎、肝炎、腦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 家長若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手腳無力、肌抽躍(類似受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務必立即將孩子送往大型醫院治療。 若有相關疑問,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