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罷免後,台灣政壇何去何從?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表示,總統賴清德透過罷團推動前所未見、全球唯一的「無差別大罷免」,被美媒《外交政策》稱為「最狂民主實驗」;7月26日大罷免完全失敗,凸顯台灣人民厭倦政治惡鬥,希望朝野能回歸民生、經濟議題的理性對話與合作,共同彌合大罷免裂痕。並籲請總統賴清德順應民意,邀集朝野政黨及社會賢達人士,立即召開「國是會議」,以打破當前憲政僵局、化解對等關稅與匯率等經貿危機,共謀人民福祉。
孫健萍分析,賴清德的總統得票率僅 40%、國會席次也未過半,「雙少數」執政下,卻黨同伐異高舉「抗中保台」旗幟,將在野黨定位為「舔共」政黨,只要不是綠營,一律打為「中共同路人」;卻不反思綠營黨政高層不少親屬都在對岸「賺紅錢」,且地檢署也起訴長期隱身在行政院、立法院及民進黨中央作為中共高層內應的共諜。這種在台灣內部找敵人,濫用「黨、檢、媒」抹紅、抹黑、打壓在野黨的奪權行徑,嚴重激化對立、撕裂台灣社會。
現正最夯:不斷更新》高雄5區、屏東8區 7/30繼續放假!最新停班停課一覽
孫健萍表示,賴清德與罷團強推大罷免的過程,美國對台灣經貿的極限施壓卻從未停歇,除了迫使台積電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台幣兌換美元匯率從 33.196 升破 29,升值約 14%(中國、日本與韓國貨幣卻大幅未升),加上即將公布調高的「川氏對等關稅」、「232條款」調查等劇烈衝擊,台灣的外銷產業哀鴻遍野,若賴清德政府一昧屈從美國,恐讓台灣步上日本 1985 年 9 月 22 日簽署「廣場協議」後「失落三十年」的後塵,這將對不起台灣人民的付託。
孫健萍引述美國前總統雷根的觀點「美國唯有居於強而有力的領導地位,始從事談判。」並指出,賴清德應找回礦工之子的初衷,以「同理心」致力於護產業、顧民生,讓台灣內部調養生息,並調整懂經濟、擅長談判的國安團隊上陣與美國交涉,並做好充足的政策配套與協力準備;面對關稅等經貿議題,應打破黑箱決策,絕不可犧牲農民、傳產及中小企業的利益,若未做好內部協調與準備,恐將讓台灣陷於危機與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