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被譽為亞洲自由及人權的燈塔,民主蓬勃發展且社會相對平等,卻不乏外籍漁工回報受虐和傷亡的情事,台灣對待移工之道日益受到國際檢視。

印尼籍漁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的遭遇就是一例。現年38歲的他為了賺錢養家,2019年開始在台灣漁船上工作,但實際情況不如他原本的預期。

持續更新:永續藝術系列特展 《聲紋風景》邀市民共創台中聲音地景

據CNN報導,唐柯塔一次得待在太平洋長達4個月,每天工作18小時,且中間只有短暫休息。他工作的中型漁船可載23名船員,實際上只載16人,但食物不夠,常常很快就吃完了。

去年唐柯塔在台灣漁船上作業時,一陣大浪導致他的右手遭金屬門擊中,壓碎他的中指及無名指,但船長稱漁獲量還不夠不能回港,唐柯塔忍痛1個多月,為避免感染,他只能用膠帶纏繞傷口,並用牙籤剔掉骨頭。

他向CNN表示:「我盡自己所能…拿指甲剪和牙籤把突出來的骨頭弄掉。我想如果不把骨頭弄出來,就會繼續感染下去,也會磨破我的手指。」

環境極度孤立是更大的問題,這艘漁船沒有網路,漁工無法聯繫家人或求助外界。

唐柯塔受傷當下,漁船位於索羅門群島附近,但他無法及時求援。幾週過後,他換到另一艘漁船上,那艘船也是繼續捕魚而非回港。唐柯塔說道:「我覺得很無助,而且痛到難以入睡。」

再一個月後,他終於在台灣就醫,手指已經斷了兩根,公司卻立刻以工作期滿為由終止聘僱,因此唐柯塔拿不到補償。

針對這起案件,台灣漁業署表示,曾收到事發漁船回報唐柯塔的狀況,並通報給岸上的醫師,醫師評估沒有立即性的危險,船長則按照醫師建議持續照顧唐柯塔。

CNN報導提到,唐科塔的遭遇絕非孤例,當過漁工的印尼人艾德瑞安(Adrian Dogdodo Basar)2023年曾目睹好友死在台灣漁船上。

當時漁船正在太平洋作業,艾德瑞安的好友雙腿腫脹且腹痛,但船長以成本太高為由拒絕返港,只給他過期藥物,幾個月後這位友人就死了。

艾德瑞安指出,「我們要求他(船長)開到最近的港口,把遺體送回家,但船長拒絕我們,我開始抗議後,就沒食物吃了」,還被威脅扣薪。

就像其他外籍漁工,艾德瑞安付了超過2000美元(約新台幣5萬8000元)的仲介費才取得這份工作。同事們害怕丟掉工作欠債,都不敢作聲。

CNN報導寫道,台灣營運的遠洋漁業船隊為全球規模第2大,供應鮪魚、魷魚及其他海鮮給美國和歐洲等全球各地區的超市。但美國勞工部從2020年起將台灣遠洋漁獲列入「童工或強迫勞動生產貨品清單」,並點出欺詐式招聘、剋扣工資、肢體暴力、工時極長等問題。

台灣漁業署在發給CNN的聲明中表示,美國勞工部報告是以非政府組織(NGO)提供的「未查證」消息作為基礎,台灣是「少數」已經「就漁業及人權實施具體行動計畫」的司法管轄區之一。聲明形容外籍漁工是台灣漁業的「重要夥伴」。

台灣勞動部指出,正與漁業署合作,以「實際維護遠洋外籍漁工的權利,並協助加強相關保護措施」。(譯者:楊昭彥/核稿:陳彥鈞)1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