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近限制稀土出口,重創世界各國製造業。全球最早被中國以稀土戰威脅過的日本,決定在明年1月啟動一項首個試點項目,從一處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

日本早在2010年便因釣魚台爭端事件,遭到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報復。從那個時候開始,日本便已著手研發各種稀土回收、替代方案,並尋找新的稀土礦來源。

延燒焦點:10都縣除外!中國宣佈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稍早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將派遣深海科學鑽探船「地球號」(Chikyu)停靠在距離南鳥島海岸100至150公里處,該島是一座珊瑚環礁,位於東京東南約1950公里處。

一條管道將下放到海平面以下5500公尺的海底,收集35噸泥漿。如果成功,這將是世界上首次有船隻從如此深的海底開採稀土。

包括管道鋪設在內的整個工程預計耗時約三週,屆時將由「地球號」運泥船將泥漿運回日本本土。每噸泥漿預計含有約2公斤稀土礦物。

儘管當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是由中國供應,但日本週邊專屬經濟區的海床也蘊藏著豐富的稀土元素。據估計,光是南鳥島週邊地區就蘊藏約1,600萬噸稀土元素,儲量位居全球第三。

其中,鏑(用於製造電動車馬達的磁鐵)和钆(用於製造核控制棒)的稀土元素尤其豐富。

日本政府預計最早在2028會計年度,將南鳥島開採出的稀土元素用於私部門。但這些礦床的具體情況——位於海平面以下約4000至6000公尺的海底——尚不清楚。

日本海洋科學技術振興院(JAMSTEC)於2022年8月至9月在茨城縣近海成功開採稀土元素。該項目使用的管道深度達到2500公尺。

即將進行的開採將嘗試回收兩倍以上深度的泥漿。如果現場試驗成功,將實現全面開採。

報導指出,南鳥島的開採原定於2024會計年度就要進行,但由於英國公司製造的管線交付延遲,開採時間被推遲至2025會計年度。相關材料已於5月交付,因此明年1月可以開始開採深海稀土。

另一次試採將於2027財年進行,此試採將持續一個多月,回收1,000噸泥漿。官員們計劃在南鳥島建造一座簡易精煉廠,以方便稀土元素運往日本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