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11場(「制度改革」系列第26場),主題:「台海危機下的國軍再升級:制度、訓練與性別的三重挑戰」。

主持人、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表示,臺灣時刻受到對岸威脅,軍事國防自然是重要議題,其中牽涉專業技術,同時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大家一同認識關心。

現正最夯:工會抱怨被當「大內宣素材」?台電員工打臉:代表性跟正當性都不足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指出,現在的國際局勢動盪,烏俄戰爭尚未平息,以伊衝突也在進行中,更不用說台灣面臨了中國頻繁的文攻武嚇,我們早已不能再把國防當作一件離我們很遙遠的事了。無論是因應安全威脅,還是為了台灣本身可持續的國防力量,國軍改革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陳璽安表示,軍隊改革攸關我們這一代如何面對未來安全挑戰,一支專業、現代化的軍隊不但能強化自我防衛,也能讓國際盟友更願意提供協助或合作。對青年朋友而言,國防不僅是當不當兵、上不上戰場,而是我們怎麼看待國家、怎麼面對風險、怎麼共同守住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

台灣大學共教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指出,國防是國家生存的重大議題,失敗了則全民遭殃,而台灣許多軍中人才從國外訓練回來後卻無法長留久用,非常可惜。余宗基建議參考以色列,每年從高中階段開始培育30到60位頂尖軍事人才,逐階段考核並調整培訓計畫,再投入保衛國家。韓國也是優先將第一流學生選入三軍官校,其餘才升讀普通大學。新加坡則是強調橫向的多面向、全方位訓練,確保軍官的國際視野和綜合能力。美國著重士官訓練,士官分發後通常持續留在相同單位,比每隔兩、三年輪調的軍官更加熟悉業務,是美國超強戰力的關鍵。

Podcast《微叛逆ê副駕》主持人謝昀希指出,「國防議題不只有單一性別」,但軍隊女性僅佔16.9%、女性高階長官的占比只有5%,顯示軍隊的性別不平等,包括可見的軍隊設施和訓練對於女性的隔離,以及愈來愈隱微卻不曾消失的性騷擾事件。「性騷擾往往是把對方當成可能的性對象,而非對等同僚」,近來案件當事人常以自己有「軍事專業」來回應性騷擾指控,顯示對大多數男性軍隊成員而言「性騷擾只是小事,不能壞了大事(專業職能)」,進一步讓被騷擾者陷入困境,也讓其他性別弱勢者心生恐懼。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副主任張國城分析,兵役制度的設計應就國軍會面臨的戰爭型態,結合敵情、敵人戰力、我方武器裝備性能,判斷各軍種需要多少兵力、編現比、訓練與戰備水準,來分配資源。資源首要用於強化志願役部隊,有剩餘才用於後備部隊,不可捨本逐末、為當兵而當兵。在這樣的原則下,青年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雖不是最佳方案,但相較延長兵役為一年已是相對合理,無須畫蛇添足予以改變。而所謂「徵兵較省錢」也是迷思,因為這只是將納稅人共同負擔的軍人生活成本轉由軍人本人負擔,並不一定合理。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充實的兵役訓練內容」、「軍隊的指揮文化」、「陸海空軍的合理配置」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7月2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言論自由有極限嗎?中配、國安與台灣民主的考驗」,邀請顏維婷(中研院政治所助研究員)、楊雅雯(中研院法律學所助研究員)、吳孟軒(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副研究員)、蔡惟安(哈佛法律學院博士生)、劉俊良(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胡瀚雯(台灣智庫研究員)一同參與。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大學共教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Podcast《微叛逆ê副駕》主持人謝昀希。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副主任張國城。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