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的衛星圖像情報顯示,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駛向北阿拉伯海的公海方向,直逼沿海的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試圖對其進行封鎖。但令人意外的是,這艘航母在整個行動中全程「失蹤」,甚至未靠近巴基斯坦海岸線 6 百公里範圍。這一表現不僅讓外界質疑印度航母戰鬥群的實際作戰能力,也讓人們重新關注中式反航母體系的威懾力。

根據《地球村的故事》今(20)日的報導,印度航母在實戰中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戰鬥群的技術短板。首先是預警能力嚴重不足,維克蘭特號航母僅配備俄羅斯卡-31 預警直升機,作戰半徑只有 150 公里。這種預警範圍在現代海戰中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在面對巴基斯坦裝備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和無人機時,缺乏足夠的反應時間。相比之下,中美航母戰鬥群通常配備先進的艦載預警機,能夠覆蓋更廣闊的海域。

精選報導:就是要核武? 不跟美國妥協了! 伊朗 : 無論談判如何 濃縮鈾活動都會繼續

其次是印度航母戰鬥群防空能力也存在明顯短板。印度驅逐艦搭載的巴拉克-8 防空導彈射程僅為 70 公里,最大速度為 2 倍音速,遠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而中式反航母體系則以飽和性打擊見長,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和無人機協同作戰,可以同時發起多目標攻擊。印度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系統難以應對這樣的高強度威脅。

此外,印度航母搭載的米格-29K 艦載機性能較為落後,航程短、航電系統陳舊,數量也不足。在面對巴基斯坦裝備的梟龍 3 戰機、殲-10CE 戰機和 F-16CD 戰機時,米格-29K 沒有優勢。尤其是殲-10CE 戰機配備的 KG600 電子戰吊艙,可以有效干擾米格-29K 的雷達和通信系統,使其在戰場上處於被動狀態。

殲-10CE 戰機配備的KG600 電子戰吊艙,可以有效干擾米格-29K 的雷達和通信系統。圖為殲-10CE。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雖然僅擁有「最低級」的中式反航母體系,但其威懾力已經足以讓印度航母戰鬥群望而卻步。中式體系的核心在於反艦導彈、無人機和電子戰的協同作戰能力。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具備強大的突防能力,無人機可以進行高效的偵察和攻擊,而電子戰裝備則能夠削弱印度戰機的作戰效能。

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印度航母戰鬥群在技術上的短板,也凸顯了中式反航母體系的實戰威懾力。對於印度來說,如何縮小與中式體系的技術差距,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印度航母搭載的米格-29K 艦載機性能較為落後。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