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貿談判於本(5)月 10 日在瑞士日內瓦落幕,雙方最終都以「大幅調降」進口關稅為今(2025)年第一輪的談判作結。特定商品所牽動的關稅仍高,將會是未來談判的焦點。無論如何,美中談判給了世界訊號,「不跪」或也能得到對等談判的機會。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日內瓦經貿談判後,美對中方的關稅從 145 % 降至 30 %;中對美方的關稅則是從 125 % 降至 10 %,雙方看似取得重大進展,但若我們將時間倒回,就能發現美對中的關稅仍高達 40 %,半導體產業更是高達 70 %。
持續更新:它將是全球最快飛機! 「黑鳥之子」可達6馬赫 填補「他爹」SR-71戰略空白
雖然就《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對中現在的實際對等關稅僅有 10 %,但若加上過去美對中方以「芬太尼」問題為由所徵收的 20 % 關稅,使得美中實際關稅實為 30 %。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計算,再加上川普上一任期通過的「 301 條款」(Section 301),總共將對中方徵收 40.7 %( 30 + 10.7 )的關稅。綜合針對各類產業的調整,實際有效關稅稅率應為 39 %。
在非關稅領域,中方實施鎢、碲、鉍等關鍵礦物的出口限制,更針對鎵、鍺、銻等美中「兩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方雖針對「小額包裹」將關稅從 120 % 降至 54 %,並保留從量關稅規定,其對中國跨境電商仍具一定衝擊。
據報導,美國自今年 1 月起對中半導體徵收 50 % 關稅,加上因芬太尼所加徵的 20 %,總計來到了 70 %。對此,不少美國企業因為是在「中國完成部分工序」後運回美國加工、銷售,面臨不小的額外成本。針對拜登政府預計於本月生效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美國商務部決定撤銷該規則,可見美國在高端晶片上的出口管制正在軟化。
報導顯示,美中談判也為其他國家釋出訊號,「不跪」也能進行對等談判。美國盟友日本在中美談判結束後,強硬表示不會在不觸及汽車產業的狀態下與美方達成協議;針對川普對歐盟的質疑,歐盟也隨即發出聲明表示反對單邊主義及其衍伸出的不公平貿易。《彭博社》(Bloomberg)更報導指出,印度擬對美方徵收報復性關稅,反對其對印度「鋼鋁產業」徵收 25 % 的關稅。
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明顯,川普先眨眼了」。他認為中國在未改變核心政策的情況下迫使美國妥協,可能會鼓勵其他國家在貿易談判中採取更堅定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