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十屆中國軍事智能技術裝備博覽會15日開幕,展示多款先進無人機反無人機技術,凸顯現代戰場攻防新趨勢。從台灣視角看,中國加速發展無人機技術,對台海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台灣需加強防禦能力應對。

綜合陸媒報導,展會亮點包括「蜂鳥」共軸無人機,重量10公斤,可攜3公斤載荷,續航24分鐘,能搭載60毫米或82毫米炮彈,具快速組裝與集束發射能力,適用軍事打擊與民用巡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其類似「會飛的保溫杯」的設計具高機動性。

全站首選:快訊》說明會才過2天!憲法法庭同意受理憲訴法釋憲及暫時處分

另外,仿生撲翼無人機則模擬鳥類飛行,偽裝為喜鵲、海鷗或白頭鷹,具隱蔽偵察與自殺攻擊潛力,最大翼展超過2公尺,飛行範圍6至8公里,搭載攝影機或微型彈頭,對掩體後目標具殺傷力。

反無人機技術方面,K-25超輕遙控武器站以自動步槍實現200米內90%擊落率,成本低且易部署,適合野戰環境。「明眸」光學對空探測裝置模擬昆蟲復眼,配18個攝影機,1.5公里內精準識別小型無人機,掃描周期僅4秒,補強雷達與無線電探測不足,成反無人機火力網關鍵。

台灣國防部近年提升無人機防禦能力,採購美製反無人機系統,並研擬本土光電探測裝備。專家警告,中國無人機技術進展恐加劇台海軍事壓力,台灣需加速整合低成本防禦方案,與美日等盟友合作,提升「低慢小」目標攔截效率,確保空域安全。

第十屆中國軍事智能技術裝備博覽會,「蜂鳥」共軸無人機。   圖:翻攝陸網/環球網

第十屆中國軍事智能技術裝備博覽會,模擬昆蟲復眼,配18個攝影機的「明眸」光學對空探測裝置。   圖:翻攝陸網/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