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8)日在市政總質詢中指出,高雄市以41.3%過重與肥胖率,高居六都之首,榮登「最胖城市」,不僅超越台中,更比第二名新北市高出逾1%。她強調,肥胖已不僅是個人飲食與運動習慣的反映,更是城市政策與結構不平等的縮影,市府應立即啟動「健康城市行動計畫」,整合跨局處資源,打造健康新高雄。

根據體育署最新「運動現況調查」,高雄市民過重與肥胖率高達41.3%,相當於每5人中就有2人體重過重。鄭孟洳指出,這不只是健康問題,更是攸關城市醫療負擔與未來競爭力的重大危機。她還自揭體脂率一度高達44%、體檢紅字滿天、體力明顯不如其他議員,後來透過積極運動與飲食控制,成功減重30公斤後重拾健康與精力。

鄭孟洳主張,改善市民健康應從局處首長以身作則做起。她現場點名青年局長林楷軒測量體脂肪量,標準的數字得到全場鼓勵。她強調,測量體脂肪不是為了給首長們壓力,而是希望喚起對防治肥胖議題的重視。

鄭孟洳拿出實際數據說明,高雄38個行政區中有24區肥胖比率高於全國平均25.5%,其中桃源區更高達62.9%。她表示,肥胖人口比率較高的行政區多為偏鄉的區域,政策資源較難觸及,更應給予更多協助。

為此,鄭孟洳呼籲衛生局啟動跨局處「健康體重管理專案」,整合減重門診、線上營養師、社區運動方案。她質疑,兩年開設1,733場營養諮詢站,卻僅有2,514人次參與,顯示資源與使用者需求嚴重脫鉤,應加速導入線上服務,提升效率。

此外,她也指出衛生局向國民健康署爭取「運動科技應用與產業發展推動國民健康場域應用計畫」,此減重專案計畫雖吸引27萬人次參與,但平均減重僅0.6至1.6公斤,建議衛生局檢討政策成效與擴大醫療所的合作。

針對兒童與青少年,鄭孟洳建議教育局推動「校園健康體重計畫」,從控管營養午餐、杜絕高熱量食品進入,同時將每日運動時間提升至30分鐘,並定期測量BMI回報家長,透過學校護理師與營養師進行後續輔導,全面強化校園健康教育與支持系統。

針對勞工健康議題,鄭孟洳指出,勞工局應協調推動職場健康促進計畫,推出「員工體重管理」認證或比賽,鼓勵企業組隊參與,針對平均減重最多的公司予以公開表揚與頒獎,形成良性競爭。她也建議將員工健康納入企業社會責任評比,未來評選模範企業時,應參考其是否關注員工肥胖與三高指標。

在都市規劃方面,鄭孟洳指出因為步行環境的不友善,目前選擇步行通勤的市民僅8.5%,使用公共運輸的比例也僅7.2%,鄭孟洳建議加強都市設計與工務局對於人行道的改善,提供市民朋友連續性、不中斷又安全的人行空間,也要求交通局打造特色自行車步道與擴大保護型自行車道,鼓勵市民在觀光或通勤的同時也能運動。

鄭孟洳也對觀光局的美食活動提出建議,她認為高雄觀光應結合健康元素,打造休閒與健康並行的旅遊體驗,建議在各大美食活動與祭典時,設置健康飲食宣導攤位、腳踏車發電體驗,讓民眾邊吃邊動、兼顧環保。也可與在地商家合作推出低卡鹹酥雞、無糖飲品,辦理健康料理競賽,傳遞「美食也能健康」的概念,同時建議觀光局規劃徒步漫遊等健康路線,讓民眾邊玩邊運動,提升旅遊多元性。

最後,她亦呼籲運發局與衛生局合作,針對不同對象開辦減重健身課程,也能與民間健身房合作,推出減重專案或是減重動滋券,鼓勵代謝症候群或是BMI超過標準的民眾養成運動習慣。

鄭孟洳強調,肥胖並非單一局處能解決,背後涉及教育、交通、社會福利、觀光等層面,建議市長陳其邁責成副市長或秘書長組成「跨局處健康促進工作小組」,在3個月內提出行動方案並訂定具體目標。鄭孟洳更現場拋出創新提案,建議市長舉辦「府會減重挑戰賽」,由議員與市府首長帶頭參與,成為市民榜樣,逐步從政策上改變,讓高雄不再是「肥胖之都」,而是引領健康生活的模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