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咄咄逼人的關稅政策其實已造成許多盟友脫離美國的現象出現。面對世界的變局,各國找出保護自己的方法是理所當然的。國內長期依賴美國,很容易使自己的視角受到侷限,尤其在中國的包圍之下,我們的外交困境本來就是存在的。所幸的是,我們的民主化使得民主國家注意到我們的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善用我們的長處,拓展並深化與民主陣營的關係。而目前受到矚目的是要求《歐盟》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合作的呼聲越來越高的現象。目前,代表日本的多家報紙在社論中發出了這樣的呼籲,而日本的前經濟產業大臣齋藤武更是呼籲「日本應該在歐盟加入TPP方面發揮主導的作用」。
或許在歐盟與TPP的合作進展當中,我們可以找到突破困境的機會。
一、歐盟與TPP的合作躍上話題-主導合作的是紐西蘭
川普政府現在推出了強硬的關稅措施,並試圖以一對一的方式而非多邊框架來推動談判,於是歐盟與TPP(又稱CPTPP,或TPP12)合作的討論就突然爆發出來。而這個話題是從那裡產生?它有那些課題要去面對呢?
如果我們追蹤新聞報道,而去查看這一合作言論的出處時,首先看到的是紐西蘭總理克里斯托弗·盧克森(Christopher Mark Luxon )於4月10日在首都惠靈頓商會所發表的演講。
總理表示:儘管一些評論家宣稱《自由貿易》、《自由的人民》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已經終結,但「以我的立場來看,我還沒有準備要豎起白旗。」
他說,對於紐西蘭人來說,當我們看到《戰略競爭》和《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惡化蔓延到我們鄰近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時,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紐西蘭人在面對逆境的時候,是能夠發揮最大的力量的,而且正是在世界舞台上競爭的時候時才會茁壯成長。」
他說他將與世界各國的領導人通話,就如何加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的方法加以討論。
如同總理所說的,他於4月10日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進行了電話會談。據說,兩個人討論了紐西蘭與歐盟在TPP如何合作的展望。馮德萊恩也表示願意進一步探討此事,並同意盡快安排兩個人進行面對面的會談。
二、為什麼是從紐西蘭開始的呢?
拉克森總理也與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領導人通了電話。
這個選擇是打中了目標。因為,歐盟在東南亞TPP的成員國當中,已經與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有越南和新加坡。 4月15日,馮德萊恩也與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通電話,討論加強與TPP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4日開始訪問東南亞,在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舉行高峰會談。這兩個國家也是拉克森總理進行電話會談的國家,這或許不是巧合。
三、歐盟與紐西蘭的協商
那麼,歐盟與TPP合作的話題為何是源自紐西蘭呢?
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在2002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形成了被稱為「太平洋三國(Pacific 3)」的經濟夥伴關係,而TPP最初是從這個Pacific 3開始的。後來由於歐巴馬政府的太平洋戰略的加入與擴大,2015年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就TPP的組成達成協議,並於2016年在紐西蘭首都奧克蘭正式簽署。
因此,紐西蘭是TPP協議文件的保管國,並擔任保管和調整信息和文件的角色。
據說,這一次的合作是有著歐盟在背後的促進與推動。
「我把合作的理念從歐洲帶回來了」,紐西蘭前貿易部長大衛·帕克(David Parker)在3月底的一次演講中說道。
他說:「我在那裡會見了一些地位非常高的貿易相關人士。他們以前都是政治人物,因為已經不受政治束縛,所以就更加開放地與我交談,」。他說,回國之後,他已透過現任外交部長辦公室將該提案提交給政府。紐西蘭媒體 Newsroom 做了上述這樣的報導。
四、被擔心的問題有那些呢?
支持這個合作的歐盟領導人是在全球化進展的時期很活躍的人士,例如前歐盟的貿易委員(相當於部長)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om)。他是歐盟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ker)任內與日本談判並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的委員。
他說:「“歐盟和印度-太平洋地區將從深化合作而獲得許多利益,這將實現真正的《friend shoring(為了避免商業的中斷,而建構只限定於友好國家的供應鏈)》。」”
此外,曾在聯合國和關貿總協定擔任重要職務的前歐盟貿易談判代表貝爾塞羅(Ignacio Garcia Bercero)今年4月建議,「歐盟和TPP應該結成聯盟,在因應關稅的問題上發揮帶頭的作用,改革世貿組織(WTO)並再次確認WTO的原則,並推動對美國的聯合爭端解決程序(Joint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dure)」。
其實,加強歐盟與TPP之間聯繫的想法並非是突然冒出的;它從數年前就已經存在。
五、歐盟的影響力是否會擴大至TPP?
目前,TPP與歐盟的合作將面臨那些問題呢?
最重要的問題是:TPP成員國和歐盟成員國是否會贊成呢?
根據TPP的規定,所有成員國必須同意接納一個新國家。而在歐盟,各國不再擁有締結經濟協定的權限,這個權限現在是歐盟的專屬權限。但是,成員國的強烈反對仍可能使這項努力受阻。
在外交上,與中國的關係也將是一個重點。中國不斷向歐盟釋放秋波,表示願意「共同維護自由貿易」,但歐盟的回應卻是十分謹慎。不論美國採取何種立場,歐盟與中國仍可能是「體系性的競爭對手」。
那麼,東南亞、其他TPP成員國還有日本,會如何反應呢?
六、「標準化」會是重要的問題
更且,除了政治問題之外,《標準化》必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換句話說,如何使標準(規範)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夠一致並彼此妥協呢?必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
「標準化」的基本意思是:使各國之間不同的規則和習慣等的差異——換句話說,就是「非關稅壁壘」——盡可能統一,以使國際貿易更加容易進行。「標準化」一般較不受到重視,但它可以說是全球化的核心。歐盟與美國由於想法不同,所以就互相對立。
迄今為止,日本已經靈活地適應了歐盟和美國。例如,在日本,根據歐盟的規定,使用生長激素所飼養的牛肉是被禁止的。但由於美國允許使用,因此日本就配合美國的政策,於進口牛肉中,也允許這種牛肉。
如果TPP與歐盟的合作實現的話,歐盟的標準化將會及於TPP。
建立了《由27個國家組成的單一市場的歐盟》,其標準化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對全球的波及效果非常大,而被稱為「布魯塞爾效應」。這個效應到目前為止就使美國產生焦慮。
川普說歐盟是「為了欺騙美國而建立的壟斷力量」,其原因之一或許是他對《歐盟統合的力量》以及《歐盟的標準波及世界》的不滿。關稅不僅是因其不公平而成為問題,而且也是消除不符合美國利益的「非關稅壁壘」的武器,而這個非關稅壁壘是包括「歐盟標準」的。
這可能會導致與美國進一步的深度摩擦。依賴美國國防的日本可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被迫做出艱難的選擇,而日本會如何因應是可讓我們台灣參考的。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川普咄咄逼人的關稅政策其實已造成許多盟友脫離美國的現象出現。面對世界的變局,各國找出保護自己的方法是理所當然的。 圖:翻攝自 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