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一美元匯率今(6)日以 30.125元開盤,早盤雖仍漲破 1角,最高閃見 29.988元,但走升的態勢遠不如先前浩大,且迅速拉回至 30元,最低見到 30.295元。終場收盤價 30.28元,貶值 1.35角,成交金額 23.31億美元。

或許是央行總裁楊金龍周一(5日)出面喊話起了作用,今日台幣升勢趨緩。楊金龍昨日指出,「這幾天外匯市場是 abnormal(不正常),央行本於職責已進場調節」、「希望不尋常的情況到此為止。」並強調,現階段,台幣匯率仍遵循所謂「柳樹理論」的精神,只是看風有多大,柳樹擺動的程度不同,意思為央行的匯率政策具有彈性,「正如柔軟的柳樹,於颱風來臨時不會折斷」,以維持匯市動態平衡。

今日,央行公布我國至四月底的外匯存底金額 5,828.32億美元,較上月底增加 48.1億美元。央行指出,此次變動主要有 3項因素,包含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之匯率變動,以及針對維持外匯市場秩序而進場調節的結果。

對於央行將實施趕「禿鷹」、打炒匯一事,外匯局局長蔡炯民今日指出,將對銀行進行全面專案金檢,其中針對外資進出股市的保管銀行進行了解,另外國內廠商跟銀行承做遠期外匯避險,須憑交易清單辦理,確認實質避險需求。

為維持匯市穩定,央行除了適度進場調節與實施道德勸說外,蔡炯民還說,依《華僑暨有價證券管理辦法》第18條規範,外國資金應該要有交割,如果只是停泊沒有交割,我們也會去了解、到做專案了解。」但就像總裁說的,交割後資金匯出「一直都慢吞吞」的,央行也會向資金保管銀行了解。

至於何種情況會被列為「可疑資金」,蔡烱民表示,央行會保留適度的交割彈性時間,「通常匯入後一周內沒買股票,或賣股票後一周以上沒匯出,就算有點久了」;不過,蔡烱民也說時間非唯一標準,也會看外資是否頻繁進出、沒有進行投資。

因應亞洲主要貨幣兌美元匯率連日走揚,除了台灣,香港金管局近期也進場買美元干預匯市;對於包含台灣、香港在內的抑制貨幣升值動作,是否將為共同趨勢?對此,蔡炯民表示,香港確實因美元走軟,使港元觸及 7.75~7.85元 兌一美元交易區間的上限而進行干預動作,但是否為亞洲經濟體的共同趨勢,還需日後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