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近幾天升值可說又急又快,至上週四收盤價還有 32元,但今(5)日即時匯率一度見到 29.45元左右,令不少出口商與金融機構措手不及。

這波台、美貨幣的匯率出現「甜甜價」,對於計畫出國的民眾而言,可是把握大好時機,拚命登入各家網銀 App 換匯;但對於持有大量海外資產的產業及金融業者而言,此簡直像是「無聲的資產縮水」。

台幣兌一美元今(5)日一度升至 29.45元,相較於上週五走升約 1.6元。 圖:截自玩股網
▲從年初至今,台幣只花兩天就升幅達 10.3%,成「今年最強貨幣」;美元指數則在關稅陰霾下,落在 100 關口下。 圖:截自MacroMicro

財經專家游庭皓對此於臉書發文表示,「短短一週內,出口商增加了 9%匯損,進口商增加了 9%利潤」;並指出這波全台壽險股全面重挫,事實上是因長期以來,壽險業都一直存在「資產負債幣別錯配」的結構性問題。細看保險業的資金分佈,資產有大量配置在外幣資產(如美國公債、海外不動產),而負債主要以新台幣計價的保單。

游庭皓指出,過去二十多年來,台灣的對外債券持有規模急劇攀升,在海外累積了高達 1.7兆美元的資產,但相對而言,對應的台幣負債部位缺乏充分避險,導致資產負債錯配問題日益嚴重,美債問題,前幾年已經被暴力升息拖累,再這樣下去,「壽險業明年恐怕又發不出股利了,股東只能領到環保杯」。

事實上,在台幣近期急升下,這些以美元等外幣計價的資產價值,在換算回台幣時將大幅縮水;將其帳面資產急遽萎縮,形成龐大的未實現匯損;而市場提前反映這些資本壓力與財報惡化風險,令國泰金、富邦金、新光金等壽險業占比較高的金控今(5)日股價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