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希望迫使各國企業對美投資及生產,達到製造業回流目標。中經院認為,台灣不妨利用美國「對外貿易區(FTZ)」政策降低對美順差,政府輸出科學園區或產業園區的建設經驗,協助美國外貿區基礎建設,由台商助攻美國製造業復興。

中經院今天舉行「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x政策對應」研討會,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分析台美談判策略,認為台灣可利用美國「對外貿易區(FTZ)」降低對美順差,台美共創雙贏。

楊書菲解釋,美國目前約有300個FTZ,是美國境內關外的特定區域,企業可以在這些區域進口、製造、分銷等活動,而不需要立刻繳納進口關稅,或受限於其他貿易規定,而且FTZ也具有庫存管理及物流效率的優勢。

楊書菲接著指出,政府對美談判時,不妨建議,台灣輸出科學園區或產業園區的建設經驗,協助美國外貿區基礎建設,打造台商外貿專區;在此情況下,美國可以獲得創造就業、提升美國製造、降低貿易逆差等效益。

台灣方面,楊書菲表示,台灣零組件仍可由台灣出貨,卻不會增加對美貿易順差;台灣將零組件出口至美國FTZ,由代工廠在當地進行最終的加工及組裝,使最終產品在美國實質轉型,成為美國製造,而台灣可以此為談判籌碼,向美國爭取更多FTZ的區內優惠,如關稅、美國實質轉型認定。

楊書菲進一步指出,此方法有助於台商群聚效益,提升生產效率,也有利於深化台美供應鏈連結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