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復活節星期一辭世,享壽88歲。隨著他的辭世,一項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儀式即將在梵蒂岡悄然展開——象徵教宗權威的「漁夫之戒」(Fisherman’s Ring),將依傳統被損毀,以防止教宗過世後的文件遭偽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報導中提到,這枚戒指歷史可追溯至 13 世紀,以聖彼得——耶穌的門徒、亦被視為首任教宗——命名。歷任教宗皆會獲得一枚專屬的漁夫之戒,並於正式場合佩戴。雖然該戒指自 19 世紀中葉起已不再作為正式印章使用,但它仍保留了強烈的象徵意義。

象徵教宗權威的「漁夫之戒」(Fisherman’s Ring)。 圖:翻攝自 x

根據慣例,教宗過世後,教廷將在樞機團的見證下,由「教廷樞儀長」(Camerlengo)負責銷毀戒指與代表教宗身份的印璽,以確保無人能以教宗名義發布文書。方濟各於 2023 年任命的現任樞儀長、愛爾蘭籍樞機凱文·法雷爾(Kevin Joseph Farrell)預計將負責此儀式。

報導中指出,這項傳統已在本世紀出現變化。2013 年,教宗本篤十六世成為六百年來首位主動辭職的教宗,其戒指未被砸毀,而是於表面刻上深十字,以示失效。分析指出,隨著文件驗證方式數位化,假冒教宗的風險已大幅降低。

梵蒂岡證實,教宗方濟各21日病逝。圖為先前3月23日出院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塔之家休養。 圖:翻攝自IG@franciscus

教宗方濟各一向以樸實著稱,他並未訂製全新戒指,而是沿用教宗保祿六世私人秘書遺留的金鍍銀戒指。除了重要儀式,他平日則佩戴自己當樞機時所用的簡單銀戒,展現出個人風格與謙遜作風。

方濟各對待信眾的方式也與前任有所不同。雖然許多信徒在禮儀場合會親吻他的戒指以示尊敬,但他本人似乎對此禮儀感到不適,甚至曾在 2019 年一場公開活動中多次抽回手掌,引發外界關注。教廷後來表示,此舉僅為防止病菌傳播,並非不尊重傳統。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安息主懷。 圖:取自instagram.com/franciscus

目前,這枚象徵方濟各12年教宗生涯的漁夫之戒是否會如前例被雕刻十字仍未定。伴隨著教宗逝世與教廷進入「出缺期」,新一任教宗的選舉(教宗選舉會議)也將於近日召開,全球天主教信眾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梵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