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國商務部今天(22日)完成由Hanwha Qcells、First Solar等美國太陽能製造商發起的傾銷調查,宣布對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4國的太陽能產品實施新關稅,其中柬埔寨因不配合調查,產品關稅將飆升至3521%。
報導指出,這項於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啟動的商務調查歷時一年,美國太陽能製造商指控柬埔寨等4國製造商接受政府補貼,以低於成本價格出口至美國,損害本土產業。
調查最終裁定顯示,多為產線轉移至東南亞的中國企業,例如晶科能源(Jinko Solar)越南產品關稅245%、馬來西亞40%;天合光能(Trina Solar)泰國產品375%、越南超200%;晶澳太陽能(JA Solar)越南模組約120%。未列名單的越南企業面臨395.9%、泰國375.2%、馬來西亞全國性關稅34.4%。這些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將疊加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對依賴進口的美國再生能源開發商構成挑戰,增添產業不確定性。
太陽能公司聯盟首席法律顧問稱此為「美國製造業的決定性勝利」,指控中國企業長期透過不公平手段壓低價格,損害美國工人利益。《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BNEF)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從4國進口129億美元太陽能設備,占模組進口77%。專家分析,此政策目的在保護本土製造,但可能推高太陽能項目成本,影響綠能轉型進程。
不過,關稅生效與否取決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5月底的表決,評估進口是否對美國製造商造成實質傷害。若通過,關稅將於6月正式實施,進一步重塑全球太陽能供應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