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今(18)日報導,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自2月10日起對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加徵15%關稅,4月4日進一步將關稅上調至49%,導致中國連續70天未進口美國LNG,創5年來最長間隔。《彭博社》(Bloomberg News)指出,2月6日一艘自德州載運6.9萬噸LNG的船隻抵達福建後,中美LNG貿易即告中斷,另有船隻因關稅上調中途改道孟加拉國。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LNG買家,2023年進口7132萬噸,美國則是最大出口國,2024年出口8690萬噸。但美國僅佔中國LNG進口6%,遠低於2021年的11%。《路透社》分析,中國買家因關稅成本,轉向澳洲、中東等地採購。3月,澳洲伍德賽德能源(Woodside Energy Group Ltd)與中國華潤燃氣簽署15年期LNG供應協議,自2027年起每年供應60萬噸,顯示中國供應多元化策略。
俄羅斯2024年對華LNG出口增至830萬噸,成為中國第三大供應國。《金融時報》預測,中俄能源合作可能進一步深化。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至2月國內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3.7%,達433億立方米,顯示能源自給能力提升。專家表示,中國供應渠道多元,煤炭、可再生能源及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等替代方案削弱對美國LNG依賴。
此外,經濟學者警告,高關稅恐終結中美LNG長期合同,影響美國數10億美元LNG擴建項目。投資分析師認為,中國可長期承受停購美國LNG的影響,而中美LNG貿易短期內難重啟,地緣政治「脫鉤」趨勢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