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報今年首起疑因非法施打美容針導致的「醫源性」肉毒桿菌中毒,該名北部女性因施打不明來源肉毒針,數日後出現呼吸困難、肌肉無力等症狀,最終插管進入加護病房。重症醫師陳志金指出,這起案例是近年最嚴重的醫源性中毒之一,突顯非法美容針帶來的潛在風險。
陳志金15日在個人臉書發文說明,該案患者是透過網購取得美容針,由賣家親赴住家施打肉毒桿菌毒素,僅3天後即出現吞嚥困難、眼瞼下垂、唾液分泌障礙與四肢無力等神經肌肉症狀,第4日就醫,第6日因呼吸衰竭插管,入住加護病房。她最終向疾管署申請自費22.6萬元使用抗毒素治療。
雖然檢體檢驗未驗出毒素,但陳志金表示,該案因有肉毒桿菌施打史,且症狀符合中毒表現,仍被疾管署研判為「極可能病例」。他解釋:「肉毒桿菌毒素會讓肌肉無法收縮,導致眼皮張不開、吞嚥困難、四肢無力,甚至無法呼吸。」
肉毒桿菌毒素常用於醫學美容除皺,原理為使臉部肌肉短暫喪失收縮能力,減少表面皺紋。陳志金指出,正規醫美使用劑量極低,幾乎不會造成中毒,但若使用來源不明製劑、或注射技術不當,便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他強調:「從2019年至今,台灣已有8例醫源性肉毒桿菌中毒,這次是最嚴重的一起。」
對於抗毒素的治療成效,陳志金也提出說明。他表示,抗毒素僅能中和血液中尚未與神經接合的游離毒素,對已結合的毒素則無法作用,因此無法立即緩解症狀,只能防止惡化。他提醒,過去若因食物中毒可由疾管署提供公費抗毒素,但「醫源性」中毒須自費,且國內庫存僅剩4人份,取得並不容易。
陳志金呼籲,民眾切勿因貪圖方便或價格便宜,選擇來路不明的美容注射。他強調:「肉毒桿菌毒素不是保養品,錯誤施打可能會要命。」他也再次提醒醫界與消費者,應重視藥品來源與施打專業,避免類似案例再度發生。

疾管署表示,美容用途的肉毒桿菌中毒屬於其他類型,症狀可能於施打後數小時至數週內出現,並涉及神經肌肉系統,包括眼皮下垂、視線模糊、肢體無力,嚴重者可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