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遭媒體根據中、美企業文件審查發現,其個人已投資數百家中國科技公司,其中至少有8家企業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存在關聯。由於英特爾為美國國防部製造尖端晶片,這位矽谷資深投資者在中國的深厚佈局,已在部分投資人間引發對潛在利益衝突與國家安全的質疑。
上個月接任英特爾執行長的陳立武,是矽谷長期以來投資中國科技領域的知名人物之一。《路透社》的調查指出,陳立武透過其管理或擁有的投資公司,掌控超過40家中國公司及基金,並在超過600家企業中持有少數股份。在許多案例中,他的投資夥伴甚至包括了中國官方機構。這樣的投資狀況,在他領導這家對美國國安至關重要的晶片大廠後,隨即引起關注。
數名接受《路透社》訪問的投資者表示擔憂,認為陳立武廣泛的中國投資,可能會使振興英特爾的任務複雜化。英特爾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並列,是全球僅有三家能生產最先進電腦晶片的企業,更是唯一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巴士底創投公司(Bastille Ventures)合夥人金恩(Andrew King)直言:「簡單來說,陳先生不適合擔任任何與中國競爭的企業負責人,更何況是像英特爾這樣具有實際情報和國安影響、且與美國情報及國防體系各領域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公司。」 金恩表示他個人及所屬基金並未投資英特爾。
然而,也有部分人士認為,陳立武多年在中國投資新創企業的豐富經驗,恰恰是重振這家美國指標性企業所需的關鍵能力。Bernstein分析師拉斯貢(Stacey Rasgon)表示:「他是我和多數投資人最希望延攬的人選之一。他是個傳奇人物,經驗非常老到。」
資料顯示,陳立武的投資主要透過他於1987年在舊金山創立的創投公司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以及薩卡里亞有限公司(Sakarya Limited)和塞納有限公司(Seine Limited)這兩家設在香港的控股公司進行。根據一份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截至去年10月31日,陳立武是薩卡里亞的唯一所有者。而根據每日更新的中國企業資料庫,他透過華登集團掌控塞納。陳立武目前仍擔任華登國際的董事長。
英特爾拒絕對陳立武在中國的投資發表評論。一位發言人說明,陳立武已完成一份董事及高階主管的問卷,該問卷要求揭露任何潛在的利益衝突。發言人強調:「我們會適當處理任何潛在的衝突,並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規定進行披露。」
華登國際方面則未回應置評請求。一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陳立武已經出脫了他在中國實體的部位,但未提供更多細節。路透社檢視的中國資料庫顯示,他的許多投資目前仍登記在案,因此無法確認其資產剝離的具體程度。
然,美國公民持有中國公司股份,即使這些公司與中國軍方有關聯,本身並不違法,除非這些公司已被列入美國財政部的「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名單」(Chines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Companies List),該名單明確禁止相關投資。路透社並未發現任何證據顯示陳立武目前直接投資於任何名列美國財政部該名單上的公司。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禁止美國企業向名單上的公司出口管制技術,但不禁止投資。而美國國防部則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的公司進入美國軍事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