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課徵關稅累積到145%,並開始要求世界其他國家杜絕中國製造業「洗產地」;中國也表態以牙還牙,同時試圖找其他國家聯手對付美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稍早報導,印度選擇站在美國那邊,動作之一是不許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在當地投資。
報導指出,印度在這場貿易戰中背離中國、選擇美國。該國商務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本週表示,不允許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印度投資製造業。這與他上個月歡迎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在當地投資和生產汽車的舉動可謂天壤之別。 這些差別待遇,清楚地顯示了印度的貿易偏好。
報導指出,這並不是印度第一次拒絕比亞迪。就在去年,印度政府就曾拒絕該公司與當地一家公司合作並投資 10 億美元的提議。戈亞爾6日表示:「我們需要確信他們會遵守遊戲規則。」目前尚不清楚他指的「他們」是比亞迪這家公司還是中國,尤其是他繼續批評中國傾銷鋼鐵和其他產品等「不公平貿易行為」。他補充說:「我們必須謹慎選擇允許誰在印度投資」,並強調印度的戰略和安全利益。
戈亞爾在過去一周特別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將全球當前的關稅恐慌歸咎於中國。印度正在成立一個進口監測小組,以檢視川普針對亞洲國家徵收高額關稅的貿易轉移行為。
報導指出,北京當局面對川普的貿易戰攻勢,似乎正在尋求印度的支持。上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度總統穆爾穆(Droupadi Murmu)表示,兩國應更加緊密地合作,並稱之為「龍象探戈」。
報導指出,中國與印度的雙邊關係在今年稍早似乎確實取得了一些進展,在多年的緊張局勢之後,雙方就邊界爭端達成了協議。這引發了人們對政府放鬆對中國投資限制的希望。
但那是在川普徵收關稅之前。印度現在感覺到與美國結盟而不是與中國結盟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機會。蘋果等公司正在轉向印度業務,以抵消中國製造業 125% 關稅的影響。談論對中國「傾銷」產品的擔憂也將有助於戈亞爾談判其他貿易協議,尤其是與英國和歐盟的貿易協議,因為各國都利用這個機會來實現供應鏈多元化。
在明確表示與美國站在一起之際,印度政府也希望穆迪總理(Narendra Modi)與川普的友好關係將有助於解決一些談判棘手的問題。此際,印度的選擇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