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南部戰區發布消息指出,一架菲律賓小型螺旋槳飛機未經通報進入黃岩島上空,中方派出海軍直-9F 艦載直升機進行驅離。這也是直-9F 直升機首次出現在公開場合。
直-9F 是中國新型的反潛兼反艦直升機,從 2024 年 11 月正式亮相,主要用途為取代原有的直-9C、直-9D與俄制卡-28 等型號。直-9F 配備改良型渦軸發動機,具備掛載輕型反潛魚雷與「鷹擊-9」空射反艦導彈的能力,亦可搭載機槍或火箭巢進行海上巡邏與警戒任務。與過去需分別由不同型號直升機執行反潛與反艦任務相比,直-9F 具備更高的綜合作戰效率。直-9C 與直-9D 原本分別負責反潛與反艦功能,而新型的直-9F 可同時兼顧兩者,有助於提升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整體機動與打擊能力。
直-9D 為直-9C 的衍生型號,於 2012 年定型,配備改進型 KLC-3B X 波段雷達,對大型軍艦的探測距離可達 180 公里,對小型船隻約為 60 公里。該機亦可掛載最多四枚「鷹擊-9」反艦導彈,該導彈採用主動雷達導引,也可更換為電視或雷射半主動導引頭。導彈射程約 15 公里,巡航速度達 0.85 馬赫,可打擊中小型水面艦艇。

過去中國使用「鷹擊-83」的導彈,但是「鷹擊-83」的命中率低時常脫靶,所以研發新的「鷹擊-9」。「鷹擊-9」為中國研發的小型反艦導彈之一,其開發背景可追溯至 1990 年代初期。由於當時部分大型中程反艦導彈在攻擊高速隱形小艇時命中率受限,因此開發較輕型、適用於直升機平台發射的導彈成為替代方案。該導彈可在低至 15 米的海平面高度發射,提高突防與隱蔽能力。
相較早期如法製 AS-15TT 與英製 Sea Skua 等需「自由落體再點火」的發射方式,「鷹擊-9」具備直接在掛架上點火的能力,有助於在更低高度發射,提升靈活性與戰術隱蔽性。直-9F 在滿載 4 枚「鷹擊-9」導彈情況下,其作戰半徑可達 220 公里,超出部分輕型導彈艇的導彈射程。
此性能預計將擴大中方在近海區域的海空作戰範圍,提升對特定海域的巡邏與防禦能力。儘管直-9F 直升機具備反潛與反艦等多重任務能力,但專家指出,其作戰平台體積有限,導彈射程與彈頭威力相對較小,對中大型艦艇的打擊效果仍有待觀察。此外,在高威脅環境中執行任務時,直升機本身的生存性與作戰半徑亦可能面臨挑戰,未來性能提升與協同作戰能力仍是關鍵發展方向。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有爭議的黃岩島周圍進行戰備巡航。 圖:翻攝「微博」@玉淵譚天(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