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逐漸將戰略部署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以應對中國未來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區引發的衝突,許多美國智庫也透過兵棋推演,分析美軍與解放軍爆發全面戰爭後可能產生的結果。然而,近期有美國智庫發布兵推報告,認為如果美軍介入解放軍侵台戰爭,將可能在付出慘重的代價。相關報報公布後,立即引發許多網友討論。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地球村的故事」發布文章指出,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 近期公布兵推報告指出,如果美軍介入解放軍侵台戰爭,很可能在損失至少 2 艘航母、 30 艘軍艦以及超過 250 架戰機後,仍難以協助台灣保衛自身的主權。

「地球村的故事」表示, CSIS 曾在 2023 年發布與解放軍侵台戰爭相關的兵推報告,認為雖然美軍可能在此次戰役中損失 2 艘航母, 10 到 20 艘大型戰艦以及約 3,200 名士兵,但仍能以「慘勝」的姿態成功阻止中國「武力統一」。針對 2 次截然不同的兵推結果,「地球村的故事」分析認為核心原因可能與中國軍事實力不斷進步有關。
「地球村的故事」稱,隨著解放軍不斷推動軍隊現代化,其在西太平洋地區構築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已經足以對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構成「實質性威脅」。另外,解放軍現役的東風系列導彈、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巡航導彈等,都具備精準打擊美軍航母的能力,「面對解放軍的飽和是攻擊,美軍『神盾艦』防空系統可能顯得較力不從心」。

同時,「地球村的故事」補充認為,隨著中國自製的北斗導航系統以及隱身無人偵察機技術不斷發展,解放軍得以在美國關閉衛星的情況下,仍保有一定程度的精確打擊能力,並持續透過偵查技術為解放軍提供打擊目標的關鍵資訊,「這些技術帶來的優勢,都是美國智庫評估美軍難以戰勝解放軍的主要原因」。
「地球村的故事」稱,雖然美軍擁有 11 艘核動力航母以及強大的航母打擊體系,但由於遠洋作戰的緣故,解放軍可能可以對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建立的基地、補給線發起精確打擊,持續削弱美軍的作戰能力,進一步實現併吞台灣的目標。

另外,雖然美國與日本簽有《美日安保條約》,規定日本有協助美軍行動的義務,但「地球村的故事」認為,日本可能為了避免自身國家安全遭到威脅,而選擇較為謹慎的作戰策略,對美軍提供較為有限的幫助。
「地球村的故事」也否定了台灣能模仿烏克蘭模式,透過加強反抗力度將戰爭長期化的機會。「地球村的故事」表示,由於包含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在台海戰爭開打後,無法持續向台灣提供武器援助,在後勤體系、防禦能力較為有限的情況下,台灣很難在戰爭中包持較長時間的作戰能力。

但「地球村的故事」也承認,如果中國真的對台灣出手,整個東亞地區甚至全球經濟局勢都會遭受到嚴重衝擊,「失去台灣半導體供應,世界經濟將會受到極為深遠的影響」。
「地球村的故事」強調,雖然解放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但仍可能在侵台戰爭中付出人員傷亡、艦艇損毀等巨大代價,戰後對台的治理也將成為一大難題。

有中國專家分析指出,該智庫最新的兵推報告與 2023 年發布的報告結果有著巨大的差異,認為其中最大的變因與解放軍不斷強化軍備有關。圖為解放軍演習。 圖:翻攝自 地球村的故事

解放軍備戰。 圖:翻攝自 地球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