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8日發布114年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通膨壓力仍存。3月CPI較上年同月上漲2.29%,1至3月平均漲幅達2.18%,高於國際普遍警戒線2%。主計總處指出,食物類價格上漲是推升通膨主因,尤其是蛋類因供給減少暴漲9.86%,水果也因去年颱風影響復耕緩慢,上漲1.16%,加上食用油、肉類及外食費價格攀升,帶動食物類指數上揚0.24%。此外,房租、醫療掛號費與補習費等服務成本調高,也加劇通膨壓力。
不過,部分品項價格回落減緩漲勢。蔬菜因天候穩定供給充足下跌4.82%,油料費受國際油價走低影響跌1.32%,成衣則因冬季促銷下滑1.14%。若剔除蔬果與能源波動的核心CPI,3月年增率為1.63%,顯示通膨趨勢溫和但仍不可忽視。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3.53%,反映企業成本壓力可能逐步傳導至消費者。
專家分析,通膨連續走高恐影響民眾購買力,尤其食物與服務類價格上漲直接衝擊民生。主計總處表示,未來需密切關注國際原物料價格與國內供給情況,特別是蛋類與水果等關鍵品項。政府可能需採取措施穩定物價,以免通膨失控影響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