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19行動組合」主辦、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與辜寬敏基金會提供行政支持的「2025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全國大會」將在本月26日及27日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這次大會將以「推動歷史記憶傳承與去除威權象徵」為主軸,並藉由全台各地行動者與專家學者的專題演講、經驗分享、焦點討論及審議民主討論,廣納各界意見,以形成具體政策建議,為台灣轉型正義邁出下一步。
過去一年間,籌備團隊已分別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多場共識會議,廣泛蒐集地方團體與專家對歷史記憶與轉型正義的看法。這次全國大會將進一步整合這些意見,透過「政策共聽會」與「審議民主討論」,提出具操作性的改革方案。
「2025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全國大會」主要會聚焦轉型正義教育、去除威權象徵、歷史記憶與社會運動等三大核心議題。在轉型正義教育部份,將討論思如何將歷史記憶納入校園課程與師資培育中,真正落實民主教育於世代傳承。去除威權象徵部分,則會探討法律與社會行動路徑,推動對公共空間中威權符號的再評估與去除,實踐空間的民主化。最後在歷史記憶與社會運動部會,會強調歷史記憶並非只為記錄,而應成為當代社會運動的思想資源與民主深化的推進器。
除此之外,大會也預期要達成政策影響、社會動員、以及行動方案三大目標。在政策影響部分,會邀請相關部會官員與會,透過公開對話機制,監督並檢視政府近年來在轉型正義領域的施政成效與落實狀況;社會動員部分,則是凝聚全台 300 至 400 位行動者與關心歷史正義的民間力量,讓轉型正義的討論不止於專業圈層,更深入民間;最後是行動方案,期望能透過共聽會與焦點討論,結合北、中、南、東區籌備過程所累積的意見與經驗,形成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

大會首日將由519行動組合召集人、辜寬敏基金會董事長王美琇開場致詞,隨即由東華大學楊翠教授以「但願不必有:一個歷史翻譯者/翻異者的轉型正義之路」揭開主題演講序幕,呼應轉型正義不只是制度修補,更是歷史理解與語言實踐的挑戰。隨後,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陳俊宏則從「轉型正義與民主韌性」切入,強調面對轉型的同時,民主制度本身亦需與歷史對話,才能展現真正的韌性。
除了首日的主題演講外,首日下午也會有校園轉型正義教育和民間轉型正義推廣經驗分享。校園轉型正義教育經驗分享將由台中市新民高中老師陳燕琪、新北市板橋高中老師黃惠貞、新北市鶯江國小老師翁麗淑、以及高雄市楠梓高中老師黃姿文四位教師,分成兩場次分享教育現場推動轉型正義教育的實踐與挑戰,北藝大學生亦以藝術展演參與,呈現青年世代如何透過創作回應歷史議題。
在民間轉型正義經驗分享部分,則會邀請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的郭家明、鄭南榕基金會的劉璐娜、陳文成基金會張瑀婕、永和社區大學張素貞等四人擔任與談人,分享各自推廣轉型正義的行動經驗,展現民間力量如何在制度外持續耕耘社會記憶。

大會第二日上午將由作家呂昱與台南第一高中教師陳婉玲針對轉型正義教育政策進行引導,接著由台北藝術大學林瑋華教授談及「去除威權象徵」的文化實踐與政策挑戰。下午則會有「轉型正義共聽會」、「轉型正義教育」及「去除威權象徵」三組分組討論,並藉於與會者依主題深入對話,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2025 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全國大會
日期:4月26日和4月27日
主辦:「519行動組合」主辦,並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與辜寬敏基金會提供行政支持
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

由「519行動組合」主辦、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與辜寬敏基金會提供行政支持的「2025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全國大會」將在本月26日及27日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 圖:取自ACCUPASS

多個民間團體在前總統蔣介石過世50週年發起「台灣不需要獨裁者紀念堂」活動,要求關閉堂體,去除威權象徵。 圖:林朝億/攝(資料照片)

多個民間團體在前總統蔣介石過世50週年發起「台灣不需要獨裁者紀念堂」活動,要求關閉堂體,去除威權象徵。圖為政治受難者張則周發言 圖:林朝億/攝(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