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盪。亞太金融市場今早在「關稅鐵幕」籠罩下全面崩跌,投資人情緒恐慌升溫至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高點,資產拋售潮席捲股市、匯市與商品市場。

日經 225 指數期貨開盤前暴跌逾 9%,報 30,675 點,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 33,780.58 點狂瀉超過 3,100 點,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盤前跌幅。開盤後的日本日經指數與東證指數更因觸及跌停板而緊急暫停交易。東證銀行指數暴跌 14.7%,凸顯日本銀行股遭遇史上最猛烈拋售潮之一。

香港恆生指數亦重挫 9.1%,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與百度雙雙暴跌超過 12%。新加坡股市早盤急跌逾7%,澳洲股市同步重挫 6%,德國 DAX 指數期貨則大跌超 5%。亞太市場一片血紅,避險資產雖部分上揚,但仍難抵整體資金流出壓力。

上週五,美股提前引爆這場拋售風暴,道瓊指數單日暴跌 2,231 點,跌幅 5.5%;標普 500 指數暴跌近6%,失守 5,100 點;納斯達克指數大跌 5.8%,自歷史高點回撤達 22%,正式進入技術性熊市。整體美股市值一日蒸發超過 5 兆美元,形同「蒸發一個日本」。

川普經濟團隊卻在市場重挫之際發出更鷹派的訊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周日受訪時表示:「關稅政策不會因市場波動而改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更直言:「通膨只是暫時現象,美國經濟有能力承受更高關稅。」市場對聯準會政策轉向的壓力迅速升高,CME 數據顯示,市場預期 6 月降息機率已從原本的 45% 飆升至 78%。

商品市場亦遭波及。WTI 原油期貨夜盤重挫 3.8%,跌破 60 美元大關至 59.74 美元,創 2021 年 4 月以來新低;布蘭特原油同步下跌 3.5%,失守 65 美元支撐。黃金單日振幅逾4%、白銀暴跌 5.2%;LME 銅價跌破 8,000 美元/噸,為 2020 年11月以來最低;比特幣24小時爆倉金額突破 25 億美元,加密貨幣市場遭遇重創。

「這不只是貿易戰,而是全球經濟秩序的重塑。」高盛大宗商品主管 Jeff Currie 警告,若油價長期低於 60 美元,恐引發頁岩油產業危機。摩根大通也指出,美國能源企業的高收益債違約率將迅速上升。

在亞太市場全面重挫的背景下,中國市場卻意外展現韌性。雖然恆生期貨早盤低開,但現貨指數開盤後迅速翻紅,美團、騰訊等科技股逆勢上漲逾 2%。A50 期貨主力合約跌幅明顯小於周邊市場,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更逆勢升值,突破6.80關口,創下兩週新高。

瑞銀亞太區首席投資官指出:「中國資產正成為全球避風港。」其政策穩定、供應鏈完整,以及擁有貨幣政策獨立空間,是吸引資金的重要條件。野村證券預估,若 MSCI 亞太指數(不含日本)下跌10%,將有高達 80 億美元外資流入中國資產市場。

然而,風險依舊潛伏。法國興業銀行警告,一旦貿易戰升級為貨幣戰,中國出口企業利潤率恐被壓縮 3 至 5 個百分點。摩根士丹利也將亞太區(不含日本)2024 年 GDP 增速預估下修 0.5 個百分點至 4.2%。

全球央行正緊急介入以穩定市場。日本央行週一突然宣布將 ETF 購買額度增加 5 兆日圓;澳洲央行則下調 3 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 10 個基點;歐洲央行也傳出 7 月可能降息的訊號。芝商所數據顯示,市場已完全定價聯準會 6 月降息 50 個基點,並押注 7 月再降一次。

「聯準會正面臨三難選擇:降太快風險滯脹、降太慢恐怕衰退、不降息則市場先行崩潰。」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杜德利直言。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迪斯則表態,聯準會應堅守獨立性,不受市場壓力干擾決策。

實體經濟也已出現裂痕。波音宣布暫停 737 MAX 增產,警告供應鏈成本恐增 20%;蘋果削減 iPhone 16 首批訂單 15%;三星延後越南工廠擴建;特斯拉上海工廠出口訂單驟降 40%。根據彭博供應鏈數據,全球航運指數已跌回疫情前水準,貨櫃空置率飆升至 28%,創歷史新高。

「這是一場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洗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指出,企業正面臨「留在中國還是撤出」的戰略抉擇,而這種地緣經濟不確定性,甚至比關稅本身更具破壞力。

市場觀點分歧巨大。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警告:「當前市場與 1929 年大蕭條前的結構驚人相似——過度槓桿、政策錯誤與地緣衝突三重疊加。」而貝萊德則相對樂觀,認為當前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遠高於 2008 年,有更多應對工具可用。

儘管如此,一項共識正在成形:若川普政府堅持強硬關稅政策,全球 GDP 增速恐下滑1.5個百分點,約 2,000 萬個就業機會面臨風險。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出警告:「貿易戰沒有贏家,各國應避免墜入保護主義深淵。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盪。   圖:翻攝自百度

川普對美國貿易盟國祭出大規模關稅。   圖:翻攝白宮X(前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