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配網紅「亞亞」劉振亞因鼓吹武統言論,遭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限期離境,25日晚間已搭機離台。隨後「恩綺」及「小微」亦遭同樣處置。對此,台灣基進今(1)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這不只是單一個案,而是國安問題,政府應全面檢討相關制度,以防類似事件再度發生,若不嚴格檢視中配問題,恐怕將成為中國對台滲透的重要管道。

台灣基進台南黨部主委吳依潔表示,中國利用各種手段滲透台灣,從經濟、網路假訊息,到留學生竊取學術機密,甚至透過婚姻關係達成政治目的。若不嚴格檢視中配問題,恐怕將成為中國對台滲透的重要管道。

她直言,許多親中勢力以言論自由為藉口,試圖為中配的政治行為護航,甚至讓部分未真正融入台灣社會的中國移民擁有選舉參政權,形同中共代理人合法進入台灣政治體制。這些中國籍配偶多來自威權體制,未經民主價值觀洗禮,若無社會融合與價值觀檢核機制,恐成為台灣民主體制的潛在威脅。

台灣基進高雄市議員張博洋指出,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國配偶僅需居住滿4年即可申請長期居留,再滿2年便能取得台灣國籍,且無需放棄中國國籍。這樣的制度使得台灣在面對敵對國家的移民問題時,毫無防備。

張博洋認為,台灣社會不應因語言與文化相近而忽略中國配偶與台灣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不應單純以個案角度討論中配議題,而應建立完善的社會融合機制,以確保來自敵對國家的移民能真正認同台灣民主價值,避免制度漏洞被中國利用。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強調,討論中國配偶劉振亞的武統言論與遣返諸事,以及賴清德總統的《國安十七策》時,應基於兩個政治定性:第一,中國是敵國;第二,兩岸處於準戰爭狀態。如此一來,典範就需要轉移,從言論自由等人權問題轉移為國家安全問題,但是切勿陷入「人權與國安對立」的迷思。人權的落實有賴制度保障,制度的運作必須以安全的國家邊界為前提。沒有安全的台灣,就沒有台灣境內受保障的人權。

王興煥提及,賴政府還應順此邏輯全面檢視中國移民與一切涉及中國的事務。針對來自敵國的移民,台灣應訂定更嚴格的考核標準,包括「國家認同考核」,最基本要求應為放棄中國國籍,並確保其對台灣具有實質忠誠,以及「社會融合考核」不應僅止於語言能力測驗,還應包含對台灣歷史、文化、民主價值的理解與認同。

此外,針對近日75名學者發表挺中配言論,王興煥直言「純屬鬼扯」,這些學者無視中國對台滲透的嚴重性,刻意忽略中國移民問題對台灣國安的影響,台灣社會不應被此類論述所誤導。

王興煥重申,我們應誠實面對,與「中國是敵國」這種敵我意識最抵觸的,就是中華民國體制與憲法,呼籲民進黨政府切莫再強化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綑綁,而要逐步揮別中華民國,才灣才有真正的獨立與安全。

台灣基進呼籲政府應從制度面著手,建立完整的社會融合機制,確保移民來台後能夠真正理解並尊重台灣的民主價值,防止中國利用台灣開放的移民政策進行滲透,進一步削弱台灣的國家安全。這次的「亞亞事件」並非孤立個案,而是警示政府應重新審視中國籍配偶的居留與入籍制度。台灣不能再天真地認為語言相通就等同於價值觀一致,應建立完善的審查機制,確保國安與民主不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