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於台灣時間 28 日下午 14 時 20 分發生規模 8.2 的強震,鄰近的中國、泰國均感受到劇烈搖晃,災情慘重。當地死亡人數恐突破萬人,後續影響備受關注。台灣大學地質系副教授王昱警告,這次地震後餘震異常稀少,讓不少專家感到憂慮,提醒鄰近地區可能會再發生規模相當的強震,計畫前往當地的國人應特別提高警覺。
王昱 29 日接受公視《我們的島-專家怎麼說》專訪時表示,此次地震特別之處在於「全球地震監測系統並未偵測到大量餘震」,目前尚不確定原因。他推測,可能是主要斷層帶的應力已經釋放完畢,但即便如此,周邊仍應有一定程度的餘震活動。王昱進一步指出,餘震數量異常偏少,代表其他地區可能仍處於應力累積的狀態,未來發生大規模地震的風險不容忽視。
歷史紀錄顯示,緬甸所在的「實皆斷層」過去曾多次發生類似情況,例如 1930 年 5 月與 12 月,該地區在 7 個月內發生了兩次規模相近的地震;1946 年曼德勒北部的實皆斷層,也曾在短短數分鐘內發生兩起規模 7.6 及 7.7 的強震。因此,專家擔心此次地震的破裂區邊緣可能會再度發生規模 7 以上的地震,建議相關單位及當地居民提高警戒。
至於這場強震是否會影響其他區域,王昱認為,不太可能觸發距離數百至數千公里外的地震,台灣地區的斷層受影響的機率極低。他強調,根據儀器監測史的紀錄,此類遠距離誘發大地震的情況極為罕見,台灣民眾無須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