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對伊朗的施壓,要求伊朗重新參與核談判,否則將面臨軍事行動的風險。美國政府已明確向伊朗發出訊號指出,要麼重返談判桌,要麼面對經濟和軍事上的全面打擊。
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政府的計劃包括加強對伊朗的經濟封鎖,尤其是在海上攔截伊朗的運油船,以切斷其主要收入來源。此外,美國在波斯灣的軍事部署也在升級,航母戰鬥群、導彈防禦系統陸續進駐此區,以施加額外壓力。
川普的強硬策略不僅是為了展現其外交決心,也能凝聚國內保守派選民的支持。他希望透過對伊朗的施壓,進一步鞏固與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盟友關係,確保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
伊朗原先強烈反對與美國重啟談判,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Ali Khamenei)曾批評美方試圖限制伊朗的導彈與區域影響力。然而,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在 3 月 10 日透過社群媒體 X 發表聲明,表示伊朗或可考慮有限度的核談判,但僅限於軍事領域。

他表示:「如果談判目標是針對伊朗核計劃的軍事化問題,那麼這類討論可以納入考量。」
專家認為,此立場的轉變可能反映了伊朗內部的分歧。現任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與溫和派領袖傾向於恢復與西方的對話,但哈梅內伊掌握最終決策權,他對美國仍持高度懷疑態度。
美國與伊朗可能恢復談判的消息引發以色列政府的憂慮。部分以色列官員認為,當前是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的最佳時機,因為伊朗的區域盟友,如真主黨與哈瑪斯,近來遭受嚴重打擊,且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已被推翻。
「我們絕不能讓伊朗獲得核武,這是底線。」以色列高級官員表示。
美國內部對此也有不同聲音。部分官員認為,若貿然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區域衝突,甚至影響全球能源市場。因此,川普政府正在權衡透過談判來約束伊朗的可能性。

英國情報部門指出,北韓與伊朗合作生產遠程導彈。 圖:翻攝自軍武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