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將屆3年,挺烏民眾今天在華府集結聲援。現場東歐旗幟飄揚,人數卻明顯低於預期。有民眾憂心烏克蘭終成棄子,也有人將現勢與台灣連結,強調任何協議都不能在當事方缺席下達成,才能確保恆久和平。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成為歐洲自二戰以來死傷最慘重的衝突,如今國際援助和軍事供給逐漸減緩,烏克蘭比3年前開戰時要更加脆弱。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間的緊張更在本週白熱化,川普昨天抨擊澤倫斯基3年來對化解衝突毫無貢獻,指澤倫斯基沒有籌碼,有沒有他參與停戰談判根本不重要。

近千名挺烏克蘭的民眾及烏克蘭旅美社群成員下午於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前集結,紀念俄烏戰爭3週年。烏克蘭駐美大使瑪卡羅娃(Oksana Markarova)及立陶宛駐美大使普蕾皮特(Audra Plepytė)等輪番上台演說。

他們的發言瀰漫對美國暫停援助的焦慮,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讓烏克蘭得以奇襲俄羅斯黑海艦隊,立下戰功,「每一分美援都很值得」。台下聆聽的民眾則是不滿美國與俄羅斯已就終戰展開會談,但烏克蘭和歐洲國家被排除在外,認為這無益止戰,反而可能在未來引爆另一場衝突。

33歲的軟體工程師萊亞(Leya)對中央社表示,美國必須繼續支持烏克蘭,不能接受任何削弱烏克蘭主權的和平協議。

「如果我們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達成協議而未考慮烏克蘭,那將是對烏克蘭主權的嚴重侵害,這樣的決定將在數年後導致另一場戰爭」。

她說,烏克蘭已經喪失軍事優勢,犧牲了太多。如果這場戰爭的努力付諸東流,將無法令人接受。

大半輩子在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工作,近年才退休的納溫(Robert Navin)形容川普這幾天對烏克蘭的發言「令人震驚」。他得知記者來自台灣後表示,美國與俄羅斯談的止戰協議非常重要,如果中國將局勢解讀為「對攻擊台灣的默許」,那將是極其危險的。

「無論是關於台灣還是烏克蘭,任何協議都不能在關鍵當事方缺席的情況下達成,這是確保恆久和平的唯一方式」。

主辦單位之一「團結助烏克蘭」(United Help Ukraine,暫譯)的烏克蘭裔媒體公關馬萊(Orest Mahlay)坦言,過去幾週美國政府的言論確實讓烏克蘭社群憂心。

他表示,希望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川普政府以及美國兩黨政治人物能夠聆聽烏克蘭心聲,並理解為何在這個關鍵時刻持續支持烏克蘭符合美國最佳利益。

3名外交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烏克蘭戰爭屆滿3週年之際,美國將拒絕共同起草一份力挺烏克蘭領土完整、再次要求俄羅斯撤軍的聯合國決議案。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昨天並未證實報導,只發布聲明預告,美國24日將向聯合國提出「具有里程碑意義」又符合川普觀點的決議案。盧比歐呼籲全體會員國支持,以規劃通往和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