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持續進行,而前線戰況暴露出蘇聯時代步兵戰車(IFV)設計的嚴重缺陷,特別是BMP-2的脆弱性,使俄軍不得不進行臨時改裝,以提高生存能力。

據《Defence Blog》指出近期流出的影像顯示,部分BMP-2已被改裝,車體上方加裝了大型外部運兵艙。此舉反映了BMP-2原始設計內部空間狹窄、不適合長時間作戰,迫使俄軍增設較寬的艙門,以改善步兵上下車的便利性。這種戰術與蘇聯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的作法相似,當時士兵為了提高生存機率,選擇騎乘於裝甲車頂,而非坐於車內。

BMP-2防禦力不足,特別是無法有效抵禦地雷與反坦克武器攻擊,因此俄軍士兵更傾向於坐在車輛外部,而非暴露於車內高風險環境中。若發生RPG攻擊或反坦克地雷爆炸,乘員困於燃燒中的車體內將極難逃生。

與之相比,即便是較舊的西方裝甲運兵車(APC),如美國M113,仍表現出更佳的機動性、乘員舒適度及維護便利性。BMP-2的車體由多塊焊接鋼板組成,裝甲厚度僅10毫米,正面裝甲則為15毫米,遠不及M113的前裝甲38毫米。此外,BMP-2的設計對地雷攻擊尤為脆弱,車輛左前方的路輪位置使其一旦壓到地雷,駕駛幾乎無生還可能。

與美軍的M113、甚至是裝甲更厚的M2布雷德雷(Bradley)步兵戰車相比,BMP-2在戰場生存性上顯得更加脆弱。布雷德雷因強大的防禦能力,在烏克蘭戰場上已獲得高度評價,而BMP-2則不斷暴露出其防禦設計上的不足。

俄軍裝甲部隊的戰損進一步印證了BMP-2的脆弱性。根據開源情報網站Oryx統計,俄軍已損失886輛BMP-1、1,471輛BMP-2以及427輛較現代化的BMP-3戰車。即使BMP-3作為BMP-2的後繼車型,仍存在類似設計缺陷,導致俄軍士兵仍然更傾向於騎乘車頂,而非乘坐車內。

蘇聯時期的裝甲車輛曾因生產成本低廉而廣泛部署,但在現代戰場上,其防護能力與設計缺陷已無法滿足實戰需求。俄羅斯經濟受制裁影響,工業產能受限,使得BMP-2及BMP-3的大規模生產困難重重,進一步加劇俄軍在裝甲作戰中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