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今(21)日分享,為落實「草鴞保育行動計畫」,嘉義分署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合作,在牧草地內圍網製作「草鴞幼兒園」,讓草鴞媽媽能在圍網內撫養孵化的草鴞寶寶。今年已有3隻草鴞寶寶在圍網內健康成長,預計3月就可以離巢,為草鴞族群注入新血。
林保署說明,草鴞為夜行性貓頭鷹,活動範圍多在開闊的草地或農業區域,以小型哺乳類維持。過去幾十年來,受棲息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加上容易遭犬隻攻擊,或誤食農藥等因素,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國內僅有約500隻,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地區丘陵,為12種貓頭鷹中,唯一會在地面草叢中築巢的物種。
嘉義分署表示,由於畜產試驗所內種植大面積牧草地,其中數塊白茅草地為草鴞偏好的繁殖棲地,故與畜試所合作,在牧草地圍網製作「草鴞幼兒園」,讓草鴞媽媽得以安心育兒,不受牛隻或犬隻等其他野生動物干擾。
嘉義分署指出,為落實「草鴞保育行動計畫」,今年透過熱像儀提前掌握草鴞繁殖巢位,並圍出比以往大4倍的圍網空間,讓草鴞寶寶能安心在草鴞幼兒園中學習飛行。目前林保署已掌握3隻滿7周的草鴞寶寶,預計第8周飛羽就能發育完成,屆時將會在草鴞寶寶身上別讓腳環及發報器,讓草鴞寶寶獨立,為國內草鴞族群挹注心血。

林保署與畜試所合作,在牧草地設置圍籬,製作草鴞幼兒園。 圖: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