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表示,為了落實總統賴清德所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政府將持續推動AI、半導體、次世代通訊與軍工等產業投資發展。其中,在半導體領域,新世代半導體研發產業投資已達55億元,並加強半導體設備投資,創造300個就業機會。此外,政府也將推動客製化海外攬才計畫,擴增半導體人才庫,目標年底達300位以上。在AI領域部分,政府也將推動AI產業化與人才培訓,並在去年度完成3.7萬人次訓練。

針對次世代通訊領域則專注於提升低軌衛星能量與發展6G技術,其中,6G已帶動國內投資9.8億元,低軌衛星相關投資則達8.6億元。此外,政府與6家業者合作地面設備商品化與試量產,協助廠商跨入低軌衛星產業鏈,並成功取得國際低軌衛星大廠的地面設備訂單。
最後在軍工方面,除了已建立F-16維修中心,完成372項維修籌建計畫外,政府也將推動「軍民通用無人機能量籌建計畫」,而目前已有12家廠商通過審查,並取得20多項國際洽談。

經濟部長郭智輝。 圖:朱蒲青/攝

透過晶創計畫 5年內取代紅色供應鏈 讓台灣進入全球二大市場

不僅積極推動關鍵產業發展,郭智輝表示,政府也積極推動相關產業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訓,其中包括目前正推動的「晶創計畫」就是為了強化台灣IC設計研發能力,目前該計劃已補助38項專案,帶動了至少200家上下游供應鏈廠商參與,並創造超過4,000億元產值。他也期待透過「晶創計畫」,在五年內開發可取代紅色供應鏈的晶片,使台灣進入全球前二大市場。

此外,郭智輝還說,政府將推動企業加強AI技術應用,並促進AI創新技術研發,以協助對接國內外市場,同時針對機械、電子資訊、光電半導體、醫療、熱處理、石化、鋼鐵、觀光、商務及會展等10大台灣特色產業,開發專屬AI應用工具,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此,政府將培訓20萬名AI人才,除了盤點產業需求、研析產業AI人才需求並訓練所需人才外,也將與國際大廠合作,開發產業別與對象導向的訓練教材,確保培訓內容符合業界需求,並推動「iPAS AI能力鑑定」,作為AI人才認證的標準機制。

吸引外商投資台灣半導體產業 加強半導體民主供應鏈整合

除了持續將強關鍵產業發展外,台灣也積極吸引外商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以強化台灣在AI與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郭智輝表示,像是研發全球最領先之製程暨高頻寬記憶體(HBM)的美光、研發5大AI核心技術,以及建置全球通用型GPU效能最強超級電腦Taipei-1的輝達、研發AI軟硬體、3D異質整合、矽光子晶片相關技術的超微、以及導入車用無線控制技術和研發汽車級通訊晶片的英飛凌都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其投資金額高達285億元,而這些外商也在臺設立約40家研發中心,並帶動製造投資5,283億元。

除此之外,郭智輝還表示,台灣將積極推動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結盟。目前台灣正與美日等國合作發展半導體產業聚落,不僅在設備與材料領域深化與民主盟友的合作,也積極投入技術創新與大規模量產。而透過共創模式,讓台灣半導體技術與信譽已獲全球客戶高度肯定。未來也將持續研發先進技術,以提供高效、節能且安全的創新解決方案。

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在一場春酒餐敘當中,提出目前經濟部針對能源配比問題。   圖:朱蒲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