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常有濃霧影響行車安全,而中央氣象署就於臉書指出,冬春之際,濃霧旺盛,像是15日下午西半部就出現多地霧茫茫現象,而氣象署根據歷年濃霧特報發布次數統計,每年的12月到4月容易有濃霧發生。氣象署也提醒,尤其西半部清晨易有輻射霧出現,外出務必要留意行車安全。

中央氣象署表示,15日當天下午台灣海峽風場轉為偏北到西北風,將海上的水氣帶往陸地,造成桃園、新竹、苗栗及台中少部分地區空氣達到飽和形成霧,晚上地面溫度下降,加上不斷有海上水氣持續移入,西半部其他地方近地面空氣也漸漸飽和,形成大範圍的濃霧。氣象署根據歷年濃霧特報發布次數統計,每年的12月到4月容易有濃霧發生。氣象署表示,隨著時間已來到冬末春初之際,濃霧發生的比例將更明顯。

氣象署也解釋,「平流霧」在金門、馬祖常見,約2至5月易發生。數天內的夜晚、白天都可能起霧,因溼暖的空氣,吹進較冷的陸地、海面,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平流霧的維持時間較久,需到風向改變,水氣來源消失、霧才消散。

至於「輻射霧」,氣象署表示,西半部常見,約12至4月易發生。清晨時起霧,因入夜後,地表變冷快速,靠近地面的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 日出後,太陽烤熱地表空氣,霧氣也就消散。同時,輻射霧,是晴天的預兆。

而「平流輻射霧」西半部亦常見,氣象署表示,與單純輻射霧相比,發生時間較提早、結束時間更延後。溼暖空氣往陸地吹送,到了夜間,陸地輻射冷卻降溫,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因其成因含空氣平流以及輻射冷卻,故得其名。另氣象署說,今晚至明天清晨彰化至高雄地區,及明晚至周五清晨苗栗以北、嘉義以南地區易有易有局部低雲或霧影響能見度,行車用路留意交通安全。

「輻射霧」,氣象署表示,西半部常見,約12至4月易發生。清晨時起霧,因入夜後,地表變冷快速,靠近地面的空氣降溫、水氣凝結成霧。    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