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對台灣祭出高關稅,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12)日受訪表示,台美間的順差幾乎跟日美一樣,但日本經濟規模是台灣的5倍。他以「大麥克指數」作為計算標準說,台幣對美元匯率應為13比1,台幣被嚴重低估,讓台商對美出口取得較佳的競爭優勢。
施俊吉今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訪問。
對於川普若對台灣所有出口美國商品課徵10%關稅,施俊吉說,初步估算將影響台灣GDP約0.75%,換算約1900億台幣,影響程度尚屬可控。若關稅提高至60%,影響數字將大幅攀升,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台灣的程度,需視其是否針對所有產品課徵,還是僅限特定品項。
有關美國總統川普指出,台灣在美國晶片市場中占有高達98%的份額,因此揚言對台灣半導體企業課徵最高100%的關稅,以迫使相關產業遷移至美國,實現「美國製造」的目標。
施俊吉表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高端晶片領域市占率高達90%,其市場談判能力極強,若美國對其產品課稅,台積電完全有能力要求美國進口商如NVIDIA或Apple自行吸收成本。然而,對於市場影響力較低的產業,如五金、機械工具等,則可能無法將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美國進口商,而需自行吸收部分關稅,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
施俊吉還指出,美國進口商最終需負擔關稅成本,這些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進而推升美國國內物價。他認為,美國通膨問題正是導致拜登政府選情受挫的重要因素之一,川普若執行大規模關稅政策,可能重蹈拜登覆轍,進一步加劇美國物價上漲,最終反噬自身。
另外,施俊吉說,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648億美元,已接近日本去年680億美元的順差額度。台灣經濟體量僅為日本的五分之一,但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幾乎相當,這使得川普將台灣列為關稅制裁對象的機率大增。
施俊吉指出,台幣匯率問題也可能是美國採取貿易措施的另一關鍵因素。他提到「經濟學人」所公布的「大麥克指數」,該指數顯示,全球貨幣中被低估最嚴重的就是台幣。
施俊吉接著說,若依此標準計算,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應為1美元兌13元新台幣,而非現行約32比1,顯示台幣被低估約58.8%。匯率落差使得台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便宜,提高了出口競爭力,進而拉高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施俊吉還提到,川普強調貿易公平,認為美國對台灣進口產品的關稅遠低於台灣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這對美國企業來說不公平。他說,台灣對美國汽車、哈雷機車等產品的進口關稅較高,而美國對台灣許多進口品的關稅則相對較低,因此川普政府可能會以「對等關稅」為由,對特定台灣出口商品提高關稅,要求台灣降低對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
施俊吉認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戰略與對加拿大、墨西哥的做法有所不同,後者是全面提高關稅,而對台灣的制裁可能採取針對性措施,針對特定產品實施與台灣對美國產品相當的關稅,以達到「對等貿易」的目的。他預測,美國政府可能在近日內公布對台灣的「對等關稅」政策,這將對台灣出口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施俊吉指出,對比韓國因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使其關稅議題早已談妥,未受川普新一輪關稅戰波及,反觀台灣,並未與美國簽訂FTA,因此更容易成為美方關稅制裁的對象,川普目前尚未對韓美FTA重新評估,可能考量韓國內部政局不穩,若再對韓施壓,恐影響其應對北韓威脅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