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人工智慧(AI)行動高峰會 10 日在法國巴黎大皇宮拉開序幕,吸引來自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1,500 名與會者。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強調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治理承諾。會議期間,中國 AI 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 的技術突破引發全球關注,被視為本次峰會的一大焦點。

《紐約時報》指出,與近期的其他 AI 活動相似,巴黎 AI 峰會上充滿了關於中國 DeepSeek 的討論。該公司憑藉其強大的推理模型震撼業界,展現出媲美 ChatGPT 的實力。法國 AI 新創企業米斯特拉爾(Mistral) 創辦人直言,DeepSeek 的成功為歐洲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靈感。

此外,《泰晤士報》報導,美國 OpenAI 執行長奧爾特曼在峰會期間受訪時表示,DeepSeek 的崛起並不令人意外,但其發展速度讓他感到驚訝。他坦言,DeepSeek 已經證明,即使資金規模較小,也能透過高效的技術突破達到世界級水準。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強調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治理承諾。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會上表示,歐洲不認為自己在 AI 競爭中落後,並宣布將籌資 2,000 億歐元支援歐洲 AI 產業發展,以鞏固歐盟在該領域的競爭力。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強調,歐盟將放寬對 AI 技術開發的監管,以促進創新發展。

然而,美國副總統范斯的發言則顯得頗具對抗性。他警告歐洲盟友不要對 AI 產業施加過多監管,並強調「美國將持續保持全球 AI 領導地位」。他的言論引發與會者不滿,《BBC》報導稱,當范斯發言時,場內各國政要「臉色越來越鐵青」。

張國清在致詞時強調,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參與 AI 全球治理,並重申習近平主席在 2023 年提出的《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會議最後,中國、法國、印度等 61 個國家共同發布《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呼籲推動 AI 技術的開放、安全與國際合作。然而,美國和英國拒絕簽署該聲明,英國政府更以「不符合國家利益」為由拒簽,引發外界對美、英在 AI 議題上的立場質疑。

《衛報》評論稱,美、英的決定打擊了國際社會建立統一 AI 監管框架的希望,顯示出各國在 AI 治理上的裂痕正在加劇。人工智慧技術的競爭,已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較量,更牽動全球地緣政治版圖的變化。

美國副總統范斯的發言則顯得頗具對抗性。他警告歐洲盟友不要對 AI 產業施加過多監管,並強調「美國將持續保持全球 AI 領導地位」。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