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本(8)月起正式上路新式對等關稅,目前台灣暫時稅率為 20%。不過,在野黨批評政府未事先明確說明此為「疊加稅率」,質疑整個過程是「黑箱作業」。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回應,產業界與學界早已知悉相關稅制安排,部分人士的說法是抹煞政府先前在談判上的努力。
根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說明,美國行政命令中,除了歐盟稅率採非疊加方式外,其餘各國的對等關稅均是以產品原有最惠國待遇(MFN)稅率為基礎,再加上對等關稅稅率。台灣目前採用的計算方式,正是原有稅率再疊加20%的暫時性對等關稅。
全站首選:(影)《矢板明夫Newtalk》川普見普丁談俄烏停戰會被出賣? 蘇聯當年連北京都敢賣掉?
張建一受訪指出,早在前總統川普 4 月 2 日宣布對等關稅後,行政院於 4 月 4 日召開「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時,便已清楚說明輸美產品的關稅計算方式,是在既有稅率上再加徵個別國家的對等稅率。當時經過 90天的豁免期後,已率先實施 10%的對等關稅,因此業者在報關上早已清楚稅制內容。
他強調,對等關稅屬於國家層級稅率,與特定產業無關。從原本的 32%降至目前的 20%,背後經過談判協商,目前仍持續與美方溝通,同時個別業者也正與客戶洽談因應方式。他呼籲,台灣應團結一致對外,不應因內部政治攻防而削弱立場。
張建一補充,機械公會、工具機及手工具等業者對疊加稅率早有認知,因為 10%對等關稅早在先前已落實。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則說明,雖然暫時性對等關稅為20%,但實際稅率還需加上原有的 MFN 稅率及任何反傾銷、反補貼稅,可能會超過 20%。以台灣輸美的工具機產品為例,原 MFN 稅率為 4.7%,疊加 20%後即為 24.7%,與 4 月 5 日啟用的 10%對等關稅計算方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