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集團成飛公司首飛成功的第六代戰機殲-36,引發人們強烈關注。該戰機不但沒有垂直尾翼,還搭載了了 3 個引擎。在軍機上設定 3 台航空引擎,這在全球軍機研製和裝備發展史上是首次出現,

根據軍事專欄《國平視野》今(5)日的報導,殲-36 機體背部的引擎,被外界認為屬於變循環引擎;其他 2 台引擎,則是型號不詳的渦扇某型引擎。

相對所謂殲-36 熱度持續不減,中國航空集團瀋飛公司也完成了首飛。近日又出現了雙機編隊飛行測試的第六代戰機,同樣採用無垂直尾翼構件,使用了 2 台型號不詳的渦扇某型引擎,被外界稱為殲-50

殲-50 機體尺寸相對殲-36 小上許多,目前它在網上的關注度的不如較大的殲-36。其實從殲-50 被拍攝到雙機編隊飛行測試,表明它的研製進度極快。此外殲-50 又被拍攝到近距離照片,在中國北方某城市鬧市區上空,且是以低空姿態飛行,它的前後起落架都放下了,很可能是正準備降落在郊外的機場。

從殲-50 前輪是雙輪胎,後面 2 個雖然是單輪起落架,但是尺寸異常大來研判,這是較為典型的艦載戰鬥機的特徵。殲-50 採用了獨特的蘭姆達翼,它機翼後緣和前緣的後掠角,能夠做到保持一致。能有效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相比採用梯形翼或三角翼的第五代戰鬥機,殲-50 的 RCS 值更低,它的隱形性能比五代機更為出色。

殲-50 具備艦載戰鬥機的特徵。 圖:翻攝自國平視野

殲-50 最大起飛重量不會小於瀋飛公司研製殲-15 艦載戰鬥機的 32.5 噸,大概率將是提供給中國海軍運營的第六代艦載戰鬥機。

值得注意的是,殲-50 存在機腹溝,有網友稱為腹部凹槽結構,還有網友戲稱為「乳溝」。殲-50 的機腹溝,可能會將雷達波集中到特定方向反射,尤其是從較低仰角照射時,這種集中效應可能導致雷達回波信號強度增加,影響殲-50 的隱形性能。

雖然殲-50 隱形性能可能受到影響,但其作為六代機,隱形性能必定比五代機強上不少。

殲-36 沒有垂直尾翼,還搭載了了 3 台引擎。在軍機上設定 3 台航空引擎,這在全球軍機研製和裝備發展史上是首次出現,   圖:翻攝自勝研國際

從殲-50 被拍攝到雙機編隊飛行測試,表明它的研製進度極快。   圖:翻攝自國平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