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大S流感併發肺炎驟逝!針對這個事件,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部份年輕人的強大免疫系統反而可能成為致命危機。他說明,當身體對抗流感病毒時,有2類基因變異的人,其活躍的免疫反應容易引發「免疫風暴」,不僅攻擊病毒,還會讓健康的肺部組織一起被摧毀。他警告,這種情況下病情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從輕微症狀急遽惡化至嚴重呼吸衰竭。
流感病毒每年來襲,多數人經歷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後慢慢痊癒。張家銘出,但對部分人來說,這不只是一場普通的感冒,而是一場肺部危機。因為病毒進入人體後,會鎖定肺泡上皮細胞,特別是負責修復與維持肺功能的 II 型肺泡細胞。它透過血凝素(HA)與唾液酸受體結合,成功入侵細胞並開始大量複製。
當病毒擴散,免疫系統立刻啟動防禦機制。肺部的巨噬細胞與上皮細胞透過 RIG-I、TLR3 等受體偵測病毒的存在,釋放發炎信號,號召免疫細胞前來作戰。然而,免疫系統並不總是能精準控制攻勢,張家銘指出,當反應過度時,就會帶來致命風險。尤其是,年輕人免疫力較強,當身體發現病毒入侵,會立即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如 IL-6、TNF-α、IL-1β)來對抗病毒。然而,當這些發炎物質過量時,免疫系統就會陷入「自我攻擊」的狀態,不只針對病毒,連健康的肺泡細胞也一起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導致肺泡水腫、血管滲漏,肺部開始充滿發炎液體,使氧氣交換困難,最後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當免疫風暴摧毀肺部的屏障,張家銘指出,細菌便趁機入侵。流感病毒不只是直接攻擊肺泡細胞,還會破壞氣道的天然防禦機制,例如影響纖毛運動,使得原本應該被清除的細菌滯留在肺部,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風險。
他表示,最常見的併發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原本可能只是潛伏在鼻腔或喉嚨,但當身體的防線被破壞後,它們就能輕易進入下呼吸道,迅速繁殖並引發嚴重細菌性肺炎。張家銘說明,這類併發症通常會讓病人二度發燒、咳黃痰,甚至出現敗血症,進一步加重病情。
這時候,病人的症狀不只是高燒,而是出現喘不過氣、血氧快速下降的危險情況。有時候,這些變化來得很快,可能在 24 至 48 小時內從輕微咳嗽進展到嚴重呼吸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得流感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需要插管、葉克膜搶救。張家銘表示,這次的女星病逝,讓人再次意識到流感的可怕,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免疫系統強不代表能抵抗所有疾病,有時候,反應太強烈反而帶來更大的風險。
張家銘指出,身上有這些基因的變異的人,恐會造成免疫過度反應的傾向:
• IL6、IL1B、TNF:負責發炎信號,過度活躍時會引發劇烈發炎。
• HLA 基因:影響身體如何辨識病毒,某些變異可能讓免疫反應過度激烈。
面對流感,單靠多喝水、多休息並不夠,張家銘指出,真正能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
1) 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風險,即便不幸感染,症狀通常較輕,較不容易發展成重症。
2) 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在症狀出現 48 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可以減少病毒複製,降低併發症風險。
3) 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如果發燒超過 39°C,出現極度倦怠、喘不過氣的情況,不要硬撐,應立即就醫。
4) 警惕細菌感染:如果流感好轉後又突然發燒、咳黃痰、胸痛,可能是細菌性肺炎,需要立即就醫評估是否使用抗生素。
5) 戴口罩、勤洗手:流感病毒透過飛沫傳播,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最後,張家銘提醒,每年因流感併發症住院甚至死亡的人數比想像中多。當病毒引發免疫風暴、肺部發炎失控,再加上細菌感染,短短幾天內就可能讓人從健康的狀態轉變為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他呼籲,流感不是「撐一撐就好」的疾病,年輕人也不是天生免疫。他建議,把這次事件當成一個警訊,提醒所有人,預防流感、及早治療,才是保護自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