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礦業和加工公司因成本較低壟斷了電池、雷射和炸彈所需礦物市場。西方國家在富裕地區設立礦場所涉及的高昂成本和環境法規難以與之競爭。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美國企業似乎開始找到既環保又可持續、不受中國影響的採礦方式。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西方科學家和企業擔憂中國把持礦業供應造成的不良後果,採取越來越新穎的方式開發替代資源。

其中一項努力試圖利用大自然的一個奇特之處:某些「超積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s)會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礦物質,例如鎳和鋅。培育這些植物,然後將其焚燒以獲取金屬,可以為美國公司提供少量國內來源的礦物,而無需承擔傳統採礦的成本和環境破壞。

美國能源部能源高等研究計畫署(ARPA-E)前署長 Evelyn Wang 指出,「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我們確實必須考慮替代方法。」這個技術突破可能帶來新的改變。

美國專家們在阿默斯特(Amherst)的一座溫室裡正在進行基因編輯,培育一種新的快速生長、吸收鎳的油籽植物。如果成功的話,該工廠可用於從馬里蘭州和俄勒岡州等富含礦物質的土壤中提取金屬。

一家名為 Metalplant 的美國新創公司正在向阿爾巴尼亞十幾名農民支付費用,讓他們利用當地植物品種種植鎳。該公司正在編輯這些植物的基因,以使其適應美國。

該公司執行長 Eric Matzner 表示:“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未來採礦業的看法。”

美國各地分佈著約1000萬英畝富含鎳的貧瘠土壤。

就鎳植物採礦而言,這種做法是將植物乾燥並焚燒,留下灰燼的鎳精礦。然後可以進一步淨化該濃縮物並將其轉化為電池級材料。

可以肯定的是,植物採礦的規模很小。該油田公司的目標是每年每英畝產出約300磅鎳,大約足以生產六顆電動車電池。

為了不讓中國以礦業供應作為威脅的手段,美國政府機構正在資助曾經被視為荒唐的想法,尋找替代的金屬來源,。

美國能源部能源高等研究計畫署在2023年撥款500萬美元,用於探索從海藻中提取對雷達和飛彈系統至關重要的稀土元素等礦物。國防部的另一個計畫旨在設計微生物從礦石中分離稀土元素。

被許多人視為植物採礦之父的美國農學家錢尼(Rufus Chaney)在1980 年代從事土壤淨化工作時萌生利用超積累植物從礦場去除鎳,然後再從植物採收這種金屬的構想:「一邊清理土壤,一邊透過出售鎳幣賺取利潤。」後來美國企業開始借用他的學理,進行研發。

從植物中回收的鎳的化學形式比傳統採礦中回收的鎳更純淨,從而節省了能源密集和昂貴的加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