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戰至今已經快滿三年,當初宣稱將以「閃電戰」拿下基輔的俄軍,至今仍在烏東地區與烏軍交戰,距離「佔領烏東四州」的目標仍遙不可及。有中國專家分析認為,俄軍投入 70 萬名兵力卻始終無法達成目標,背後的原因可能與「三場戰役的失利」有關。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地理熱叭」表示,美軍當年參與波斯灣戰爭時,僅出動了 50 萬名兵力,即使加上其他國家的盟軍也剛好 70 萬,與此次俄軍入侵烏克蘭派出的兵力相當。然而,美軍與盟軍只花了 42 天就成功達成戰爭目標,但俄羅斯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卻遲遲拿不下烏東四州,雙方在戰爭的表現上有著巨大的差異。
「地理熱叭」指出,對比起美國攻打伊拉克,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不但距離較短、方便補給,雙方戰前軍力差距也十分懸殊,烏克蘭國內甚至有親俄份子協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理論上應該要「十分輕鬆」。「地理熱叭」認為,俄軍之所以無法達成美軍那樣「輾壓式速戰速決」的最主要原因,與戰爭初期的 3 場重要戰役失敗有著直接的關係。
「地理熱叭」稱,第一場失敗的關鍵戰役,安托諾夫機場爭奪戰。「地理熱叭」表示,雖然在俄烏開戰後,烏軍全國 20 萬兵力就幾乎集中到烏東地區,但當時基輔仍有第 72 機械化步兵旅、第 80 空中突擊旅、第 95 空中突擊旅以及烏克蘭國民自衛隊等,總計約一萬名兵力,但俄軍僅派遣 300 名精銳空降傘兵執行佔領機場的任務。最後, 250 俄軍傘兵在烏軍人數輾壓下犧牲,俄軍後原部隊也因無法降落被迫返航,讓俄羅斯錯失「拿下基輔」的大好機會。
第二場失敗的戰役,就是俄軍攻佔基輔的行動。「地理熱叭」指出,雖然俄軍沒能成功奪取安托諾夫機場,但仍以大量優勢兵力逼退烏克蘭守軍,俄軍甚至一度逼近基輔城下。然而,在抵達基輔門口後,俄軍並沒有開始攻城,而是選擇原地駐紮,且保留基輔與西方國家波蘭的連通道路。最後,大量北約國家援助的軍事武器透過波蘭輸送到基輔,駐紮的俄軍也被迫撤退,甚至在撤退的途中遭烏軍伏擊,導致非常嚴重的損失。
第三場失敗的戰役,則是俄軍攻佔哈爾科夫行動的失利。「地理熱叭」表示,當時烏軍以聲東擊西的戰術,假裝進攻赫爾松地區,實際上卻派兵攻打哈爾科夫。雖然當時哈爾科夫地區有約 3 萬名俄軍士兵,但因缺乏應戰準備,遭烏軍襲擊後原地潰散,烏軍甚至一路追擊到赫爾松右岸地區,讓俄軍面臨的大量的損失。
「地理熱叭」總結認為,俄軍之所以會在上述 3 場戰役中失敗,背後的理由很可能是「過於輕敵」。「地理熱叭」稱,烏軍在開戰初期僅有 20 多萬兵力,俄軍則擁有 110 萬兵力,雙方差距接近五倍。然而,俄軍開戰初期卻只投入 20 萬兵力進攻,充分展現了輕視烏軍的心態。
另外,「地理熱叭」指出,僅派 300 名傘兵試圖佔領安托諾夫機場的行為也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輕敵表現」。最終,在烏克蘭多輪徵兵以及北約國家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下,得以與俄軍在烏東地區僵持,雙方也透過激烈的戰鬥相互消耗對方的資源,等待戰爭結束的那一天。
在戰場中前進的俄軍。 圖 : 翻攝自鐵血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