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鳥類「草鴞」睽違10年再現蹤跡!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今(16)日分享草鴞在濁水溪流域翱翔照片證實,過去只在南部地活動,且數量稀少,行蹤成謎的草鴞在濁水溪下游被發現,顯示濁水溪流域的生態環境正在復甦。

南投分署說明,草鴞為夜行性貓頭鷹,活動範圍多在開闊的草地或農業區域,以小型哺乳類維持。過去幾十年來,受棲息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加上容易遭犬隻攻擊,或誤食農藥等因素,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根據調查結果,50至70年前,中部地區還有草鴞活動痕跡,但過去這幾年,草鴞出沒範圍南移,僅有西南部地區有機會發現他們的蹤跡。林保署推測,應是中部地區淺山在人口快速增長之下,讓適合草鴞的棲地減少,草鴞數量銳減。

南投分署分享,近幾年觀察員陸續在林保署南投分署二水生態保育站,及麥寮濁水溪出海口附近目擊到草鴞活動,為中部地區「草鴞再現」目標開啟一道曙光。為觀測草鴞活動範圍,南投分署透過錄音蒐集環境音源方式,確認有無草鴞叫聲,並在濁水溪下游至出海口等區域,成功監測到6處草鴞頻繁出現地點。

南投分署表示,草鴞睽違數十年後再度出現在濁水溪流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消息,顯示該物種在當地生態環境中正在復甦。然而,無論是環境變遷、使用農藥、破壞棲地,還是放任流浪犬之遊蕩,都會對草鴞生存造成極大威脅。若國人未來還想在更多地方見到草鴞,就公私協力,共同維護生態環境,營造友善野生物棲息環境。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於濁水溪下游至出海口監測記錄到草鴞活動,成為台灣中部地區保育新焦點。   圖:林保署南投分署/提供